西藏的发展心得体会7篇

来源: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2-06-20 13:15:03 来源:网友投稿

西藏的发展心得体会7篇

西藏的发展心得体会篇1

  西藏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靠的是什么?

  7日上午,西藏会展中心迎来了尊贵的客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俞正声率代表团全体成员来到这里,出席《圆梦中国西藏华章——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成就展》开幕式并参观展览。(9月7日 新华社)

  9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俞正声率代表团全体成员来到西藏会展中心,出席《圆梦中国西藏华章——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成就展》开幕式并参观展览。52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

  回顾西藏历史,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1955年2月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七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决定》。而在西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1959年的春天才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西藏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经过民主改革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政权,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废除剥削制度,建立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废除寺庙中的封建特权,实行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终结了绝大多数人没有生产资料的历史,终结了广大农奴遭受残酷经济剥削的历史,终结了广大农奴遭受黑暗政治压迫的历史,终结了农奴对三大领主人身依附的历史,终结了农奴遭受宗教奴役的历史,开启了西藏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而此次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成就展由伟大历程、辉煌成就、美好未来三部分组成。展览通过大量图片、图表以及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和实物、生动新颖的多媒体演示,展示了西藏自治区成立的重要历史进程和伟大历史意义,见证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那么,奇迹的创造靠什么?笔者认为,靠的是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以及西藏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作为祖国的一个机体,谁都不可能离开祖国的怀抱,只有在党中央的带领下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人民生活才能更加殷实。西藏创造的奇迹就充分向我们证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以及西藏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才是西藏建设发展成功的三大法宝。我认为,全国各自治地区都要向西藏学习,在党中央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通过自身努力奋斗以及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历史。

西藏的发展心得体会篇2

  印度侵占藏南,有深刻战略需求和思想渊源

  8月7-8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了中印第13次边界问题会晤。中印边界长约20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从未划定过边界。目前,双方有争议的地区约12.5万平方公里,主要位于东段藏南地区的“麦克马洪线”附近。

  藏南地区基本是无人区,但是印度侵占为何却要侵占一个看似对其并无油水的荒芜地区?从现实角度来看,有着深刻的战略需求和思想渊源。

  对于印度德国土防御来说

  印度的政治中心和首都距离我国并不太远,均处在我战略导弹的射程之内。自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印度一直将我国视为假想敌。对于这样一个巨大的潜在对手,印度当然要想尽办法,尽可能的扩大战略纵深。而有机会得到10万平方公里的战略纵深,怎能不让印度心动?

  第一,印度占领该地区以后,可以将战略部队部署在部署在该地区,依托有利地形,挖掘永久军事工事,依照目前军事装备,其战略核导弹的射程足可以覆盖我国的成都、重庆、西安等重工业基地,对我国形成战略威慑。

  第二,喜马拉雅山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侵占该地区以后,印度可以在其东北部形成一个天然的战略屏障有效应对来自中国的战略威慑。一旦中印边界有事,即可调集军队在该地区与中国军队对抗,从而使使新德里等政治、经济中心免受战争毁灭。

  从国内民众角度上讲

  首先,随着印度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印度国民有了亚洲老大之感。印度很想做亚洲老大,但是前提是必须超过中国。面子很重要,所以印度急需一个能够在国民心中强大的信号。边界之争无疑成了最好的信号,如果获得了争议地区,印度国民必将大肆渲染,将其视为崛起的里程碑。

  其次,中印边界冲突时,印度损兵折将。我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缴获了大量的装备和后勤物资。这在印度的历史上时一个巨大的耻辱。为了雪耻,印度民众自然很支持政府行为。有了国民的支持,印度政府自然显得很强硬。如果能够永久占领该地区,无疑是对国民最好的慰藉。

  从思想角度上讲,印度侵占该地区是“大印度联邦”思想在作祟

  “大印度联邦”本是英国殖民者以印度为基地,向周边乃至东亚和印度洋沿岸拓展势力范围的战略构想,想不到尼赫鲁却对它格外欣赏。他早在1934年就在自传中写道:“我个人对未来远景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将来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后来他又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作了修正,把他的“大印度联邦”定格在印度洋地区、东南亚和中亚西亚,而印度必将成为该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尼赫鲁还一厢情愿地设计出一个“理想边界”,即将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和阿萨姆作为印度的防务内线,把中国的西藏作为“缓冲国”纳入印度的势力范围,将“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阿尔达线”作为印中理想的边界线(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阿尔达线是以英国殖民者的名字命名的。该构想可谓是自不量力,然而印度当局却并未觉醒,反而行动积极。

  综合上述,印度侵占我藏南领土,有着深刻的战略需求和思想渊源。

西藏的发展心得体会篇3

  像孔繁森那样为官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是山东聊城人。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孔繁森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篇章,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近年来,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大批问题官员纷纷落马。相比于孔繁森的无私奉献,相比于孔繁森同志把自己的一生都无怨无悔地献给党的事业,那些落马的问题官员们,无疑是那么的渺小与低下。这些年来,“毒奶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同样是一些官员利欲熏心在作怪。他们在收受了好处费后,便不管百姓的死活,这样的干部,当应受到严惩。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人们有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想必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思!

西藏的发展心得体会篇4

  以教育发展振兴助推藏区跨越发展

  24岁的肖芳出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色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她曾充满迷惘。2009年,四川藏区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即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让藏区初中毕业生到内地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接受3年免费职业教育。对家境贫寒的肖芳来说,政策春风让她重新走入校园,进入内江铁路机械学校学习。毕业后,肖芳考入成都地铁运营公司。

  教育是民生之基、公平之要。一直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藏区教育发展,在2009年,四川藏区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让一大批藏区学生走出大山,融入现代生活,到目前为至,很多同学通过在实习岗位的辛勤劳动获得了相应的报酬,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了藏区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实现了用知识和技能改变人生的梦想。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色足村的肖芳就是“9+3”免费教育计划的一个缩影,更是四川省实施教育发展振兴计划,落实藏区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2011年7月,肖芳作为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的学生,毕业后进入成都地铁工作,从此,她的工作就与“几十公里固定隧道的辗转”、“不规律倒班”、“机械的标准化操作”这样一些“字眼”结合起来。工作时,清晨4点半即开始一天的工作,每个班需在黑暗的隧道中运行超过8小时,每日开关门超过416次,这些旁人视作“枯燥无味”的工作,她却已坚持了整整四年。今年,肖芳获得了第七届四川省劳动模范殊荣,是全国首个90后藏族地铁女司机。

  从肖芳身上,我们看到实施藏区教育发展振兴计划及时回应广大藏区群众的期盼,解决了一大批藏区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有力地促进教育公平为藏区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习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富民兴藏,就是要把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作为兴藏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和民生改善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让各族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我们都知道,实施教育发展振兴计划是四川藏区持续推进的“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之一。笔者认为,要实现富民兴藏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大力实施藏区教育发展振兴计划,把教育发展振兴计划作为落实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在认真总结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基础上,大力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工程,深入推进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定点、定向、精准扶贫,提升教育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能力,释放教育红利,加快推进藏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确保藏区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当前,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在这个决定性阶段,西藏和四省要主动适应藏区发展新形势,顺应藏区群众新期待,以更加坚定的态度谋划发展,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夯实基础,以更加扎实的作风狠抓落实,努力推动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作为全国第二大藏区的四川,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把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与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本着“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原则,大力实施教育发展振兴计划,推进藏区经济加快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让藏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西藏的发展心得体会篇5

  非法穿越无人区还不认罚也是一种傲慢

  5月7日19时,西藏安多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拉巴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冯浩、金路明知非法穿越行为违法,但拒不认错,拒不接受林业森林公安部门的处罚决定,态度蛮横,正在接受林业森林公安部门的调查和处理

  此前,被公众关注的徒步爱好者消失在无人区事件,随着警方成功寻找到而告一段落。但是,随着森林公安做出处罚之后,其中两人却拒不认罚。这种穿越无人区却不认罚的态度,其实也是一种傲慢。

  徒步穿越无人区,已经成为徒步圈子里一种群体爱好。并且,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徒步穿越无人区,能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虽然,这种爱好并不违法,但如果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消耗了公共资源,这样的行为就应该得到处罚。此次,徒步爱好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关于禁止在可可西里、阿尔金山、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非法穿越活动的公告》、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关于禁止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织非法穿越活动的公告》等法律法规,进行非法穿越的行为。虽然,三人对于无人区自然资源的损坏有限。但是,倘若对这种行为不进行及时的处罚,很有可能造称破窗效应。况且,为了寻找他们,也消耗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当地对于三人开出的处罚决定,也是合法合规。

  虽然,对于拒不认罚的两名徒步爱好者来说,申请行政复议是他们的权力。但是,这样的拒不认罚,也让人难以看到他们对于此次徒步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有片刻的反思。对于他们来说,实现自我价值远远大于公共规则和公共利益。如此大量耗费公共资源,不仅不觉得羞愧,反而能够理直气壮的觉得处罚过高。对于他们如此的态度,用一句傲慢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我认可当然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绑架公共资源,无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所谓的自我价值实现,恐怕也只会落得一地鸡毛。具体到这次事件来看,当地部门的处罚合法合规,也是为了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度出现。但是,两人丝毫没有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反而理直气壮的拒绝处罚,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行为。

  非法穿越无人区,却让公共资源为其保驾护航。傲慢的背后,也是一种对于法律法规的无视,这需要进行思想上的纠偏,也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严惩来进行教育。

西藏的发展心得体会篇6

  在西藏那片热土上李素芝撒下一片忠诚

  熟悉李素芝的人都知道,如果在西藏军区总医院的手术室里找不到他,那他大多是带着医疗队下乡巡诊去了。35年来,他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攻克高原病这个世界性难题,在生命禁区屡创奇迹,他用真心真情感动了西藏的百姓,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门巴将军”。

  5月22日 ,《新华网》系列报道“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门巴将军”--李素芝,讲述了他许多感人的先进事迹。李素芝是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山东临沂人,1970年入伍。1976年他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放弃在上海工作的机会,自愿来到西藏工作。西藏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是内地的2至3倍,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治疗办法就是及时手术。然而,在高海拔地区做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缺氧将导致患者肺动脉压力增大,血色素增高,这种手术在国内外都没有先例。时任西藏军区总医院一名普通医生的李素芝立誓要将这个难题攻克下来。2000年11月,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200多次的动物实验、上百次失败打击后,李素芝成功实施了海拔3700米以上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开创了世界先例,填补了国内高原医学空白。在高原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风险很大,医疗费用也很高。如果按标准收费,绝大部分群众承担不起昂贵的手术费用。李素芝跟医院党委一班人研究后,决定免费收治农牧民心脏病患者。每年他都要带领总医院“先天性心脏病普查小组”,翻雪山、涉冰河,到牧区、进学校,对西藏儿童进行先天性心脏病义务普查,送医送药。2001年,李素芝在巡诊时发现牧民吉确一家5口有4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免费为4个孩子做了手术。为了表达感谢,吉确把一条洁白的哈达高高地举过头顶,并送给李素芝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军民鱼水情,藏汉心连心。”急性高原病对西藏军民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李素芝利用节假日,带领攻关小组跑边防、上哨所、进牧区,对不同海拔人群高原病发病机理展开调研,采集药物标本,做动物试验,研制高原病新药。2000年6月,他领衔研制的抗缺氧药物“高原康”胶囊通过鉴定,成为全军高原部队预防和治疗高山病的装备药品。不久,李素芝又组织攻关人员成功研制出“高红冲剂”“花虫胶囊”等15种防治高山病的新药,编写出专著《高原病学》,为世人揭开了高山病的神秘面纱。西藏急性高原病发病率从1980年的50%-60%下降到2%-3%。李素芝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开展了“高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肾移植”“背驮式全肝移植术”等134项新业务、新技术,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0项,急性高原病防治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任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以来,李素芝跑遍了西藏90%的乡镇,免费巡诊50多万人次。针对农牧区群众疾病多、看病难的特点,西藏军区总医院先后启动“白内障复明”“心脏康复”“肢体残疾儿童矫治”3项惠民工程,免费救助病残儿童4000多名。为西藏52座重点寺庙的1.5万名僧尼办理免费医疗卡,为4000米以上高海拔驻军官兵建立健康档案1.2万份。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地震,李素芝意识到,西藏和玉树同属高原高寒地区,内地大批救援人员集结震区,急性高山反应会给救援带来困难。17日9时40分,他立即率领全军第一支有临床经验的高山病专家医疗队,火速奔赴玉树。他率领的高山病专家医疗队承担了大量高山病患者的救治工作。据对玉树万余名执行抗震救灾人员抽样调查表明,玉树地震灾区急性高山病发病率从地震初期的80%下降到18.6%,大大提高了抗震救灾的效率。因为长年在西藏,李素芝与女儿在一起的时间总共不到半年。现在,女儿不仅理解了父亲,军校毕业后,也踏着父亲的道路走进西藏,选择了同样的职业。李素芝说,我22岁进藏,西藏已成为了我的第一故乡,西藏部队和地方给了我厚爱,我和广大官兵、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是体现我价值的一个地方。

  从李素芝感人的先进事迹上,我们看到了一名高原军人全心全意为西藏各族群众服务、为基层官兵服务、为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无私奉献的情怀,看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李素芝原本是上海一所著名医院外科医生的李素芝,自愿放弃内地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来到被世人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一干就是30多年。这30多年来,他始终胸怀远大理想,忠于党的事业,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李素芝同志不仅是驻藏部队官兵学习的榜样,也是西藏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他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榜样,也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李素芝的功劳,他的伟大丰功伟绩永远载于史册。2004年6月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9月被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和西藏自治区政府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被作为全国全军重大典型进行了广泛宣传。2006年5月,中央军委给李素芝记一等功一次。2009年9月14日,李素芝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体常委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李素芝的感人的先进事迹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感动不如行动,把李素芝的奉献精神化作一种力量,在平凡的工作上,塌实、积极、努力地工作才是向英雄学习最好的行动。

西藏的发展心得体会篇7

  像孔繁森那样为官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是山东聊城人。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孔繁森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篇章,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近年来,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大批问题官员纷纷落马。相比于孔繁森的无私奉献,相比于孔繁森同志把自己的一生都无怨无悔地献给党的事业,那些落马的问题官员们,无疑是那么的渺小与低下。这些年来,“毒奶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同样是一些官员利欲熏心在作怪。他们在收受了好处费后,便不管百姓的死活,这样的干部,当应受到严惩。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人们有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想必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思!

推荐访问:西藏 心得体会 发展 关于西藏发展的心得体会 西藏发展感悟 西藏的发展史心得体会 西藏旅游感想心得体会 西藏发展史心得 西藏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心得体会 对西藏近几年发展变化的体会 西藏旅游感悟心得 西藏发展变化心得体会 关于西藏的心得体会
上一篇:72周年伟大历程光辉岁月心得体会13篇
下一篇:何根生违纪违法案心得体会14篇

Copyright @ 2021 - 2022 天空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天空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辽ICP备2021002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