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完整)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1-13 13:35:05 来源:网友投稿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内容摘要】社会主义社会是个法治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的同时,社会的道德规范也是检验公民是否合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供大家参考。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社会是个法治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的同时,社会的道德规范也是检验公民是否合格的标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对社会建设事业的保障;公民道德层次的高低则是社会建设成功与否的体现。法律与道德是两条交织前行的社会线,它们是促进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桥梁。法律与道德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两者是紧密联系的。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基本观念出发,继而分析两者的辩证关系,最终阐述法律与道德在社会中的结合,为法律和道德的相互发展寻求方向。

  【关键词】法律

  道德

  含义

  关系

  结合

  这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纪,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希望、困惑、机遇、挑战、利诱无处不在,我们随时随地面临着选择,在选择之前我们是否已经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路线;是否清楚背后隐藏的利害关系和责任;是遵循自己利益最大化还是社会价值最大化进行选择,就在选择之前法律与道德便是我们抉择的标杆。

  一、法律与道德的含义

  /1(一)法律的含义

  1.法律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习惯。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正如恩格斯所说:

  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

  用一个共同规则约束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同条件。这个规则首先成为习惯,不久便成法律。随着法律的产生,就必然产生以维护职责的机关

  公共权力,即国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法律进一步发展为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

  ①12.法律的概念

  /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国家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是国家意志,而国家是由统治阶级组成,所以法律必然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法律是国家意志的具体化,规定当事人权力与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之大、影响之广、各种学说和主张之丰富,于是人们为了在社会中生活,为了自由必须同法律打交道。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于法律的需求越来越多,地位就越发显得重要。

  3.法律的本质

  每一个事物的本质只有一个,但是人们对于本质的认识却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所以本质又是多层次的。

  既然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此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关系,马克思指出过:

  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①恩格斯:《论住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1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实际上,对法律发生影响的,包括政治、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等,上层建筑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现象以及包括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法律不是规律本身,而是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一种主观的创造,是一种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和表现。

  4.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社会发生的影响。国家制定法律就是利用法律对社会发生影响。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对社会发生影响就是对人发生影响。法律对人们行为的指导、教育、评价、预测、强制,并实施积极影响,达到预防犯罪的作用。因为法律具有特有的规范性、普遍性和严谨性,比起道德等规范来,比较具体、明确,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少。因此,国家制定法律的就是通过法律来实现国家的统治职能,对整个社会都一视同仁。

  指引作用,法律规定对人们行为的指引和领导,是对于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性指引。

  /1教育作用,法律对于人们今后行为积极的影响。

  评价作用,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标准或者尺度。

  预测作用,对人们之间将要如何行动能够预料和估计。

  强制作用,法律具有的制裁和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

  (二)道德的含义

  1.道德的概念

  道德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实践中,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环境,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

  /12.道德的特点

  道德的规范性。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所包含的和需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其解决方法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去指导、规范人们以什么行为标准处理个人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道德的渗透性。人类生活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大都需要道德来调节。它比政治、法律规范的寿命更长,范围更广,并同时也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渗透,在没有明文的法律之前约束人们行为的便是道德规范。

  道德的稳定性。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相对稳定性,而道德比其他意识形态变化速度更慢,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某种道德一经形成便会长期存在。

  道德的自律性。道德只是提倡

  应当怎样,不该怎样,它是通过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通过劝诫、说服、示范方式起作用,不是靠强制力量来维持。

  3.道德的主要功能与作用

  /1认识功能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调节功能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各样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确立全社会都认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评价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们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把周围社会现象判断为

  善

  与

  恶

  而实现。

  平衡功能

  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1它能教育人们应当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积极治理和防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性的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关系。

  道德一经形成,就会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反作用。我们社会主义道德为保护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有利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道德对生产力的影响,主要通过人的精神状态来实现。

  当一种道德观念为人们所接受以后,必然对其劳动态度、工作效率发生影响,并间接地影响社会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时,道德能够维持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和交往。

  二、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一)法律与道德的矛盾关系

  法律与道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两者之间的冲突是必然的,它受诸多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同时,道德亦随之发展,但法律却相对滞后。我认为法律与道德有时会代表不同的意识形态,因为不同的意识形态便代表着不同利益团体,因

  /1此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当它们的价值相对应的时候,那么法律与道德就没有区别,只是执行的方法不同而已。

  在时下的社会中,法律与道德就存在着不和谐之处。就

  范跑跑

  事件而言,一个正常人的求生本能,下意识的逃跑是毫无异议的,但不能因此就剥夺他的就业权。但是他从事教师的行业不顾学生安危自己逃跑显然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但我们不能把法律与道德相混淆而给他进行制裁。因此,法律与道德的矛盾在于两者的不协调性。

  (二)法律与道德的差异

  1.法律与道德产生的条件差异。

  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

  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12.法律与道德表现形式差异。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法律与道德在追求上的差异

  道德追求的是崇高的圣贤境界,因此道德只有高低层次之分。法律则拥有一颗大公无私的平常心,设立的标准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标准,其核心是权力与义务的紧密结合。道德宗旨在于为人们的崇高追求树立一个标准,让大家学习;而法律旨在规范人们最底线的行为准则,是一个最实际的规范。道德追求的价值是社会的正义与美好,而法律追求的价值主要是社会的秩序与稳定。只要符合法律规范都受法律的认可和保护,但有时候道德准则是否定的。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义务优先与权力优先的对立。在法律已对人们正当的权力的保护的基础上,公民才自觉的履行义务。

  4.法律与道德作用范围的差异

  /1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充分肯定道德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道德不仅能够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能够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愿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

  思想犯罪

  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5.违反法律与违反道德行为的定义以及承担后果上的差异

  投案自首

  则是违反法律后的主动承担表现;扪心自问

  是一种违反道德标准的自行内心谴责。前者称为法律责任;后者是道德谴责。

  违反法律即违法。违法是公民或者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它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守法义务,超越法定行使权力的界线,对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破坏和侵害。社会危害性是一切违法行为根本特征。

  违法行为是由法官来对当事人是否犯法进行审判、是否应该承担相对应的违法后果,并由国家权力机构强制执行。当个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并不必考虑违法

  11/1主体的承受能力,只需根据准则适用法律,做出评价而已,违反法律就要承担法律后果,受法律制裁。

  违反道德即不道德。不道德行为是指违反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的行为,间接或直接对公共或者个体造成损害或影响的行为。不论是否利己或者有无故意,只要涉及到损害公众利益的所有作为或不作为都应当视为不道德行为。

  不道德行为则由社会舆论对当事人行为进行评判。它没有强制执行机构,只是受到社会的谴责,行为人的内心受到极大的压力,在群体意识的作用下将受到道德的控制

  。道德的强制力就是借助社会无形的压力,迫使人民履行道德义务。但是良心的谴责和社会舆论压力,每个人的良心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个人不存在这种良心,甚至无视社会舆论,那么道德规范就自然无效了。

  (三)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联系

  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也是国家职权机构所不容忽视的。人类的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法律与道德交互演进的过程。

  12/1法律与道德都分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重要途径。

  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社会序化要求的道德,即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因为不是所以公民都能达到这个境界的。

  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

  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律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13/12.道德是法律的是法律的有益补充和推动力量。

  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社会公认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

  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

  第二、道德对法律的实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道德对法律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

  无法可依

  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

  三、法律与道德在社会中的结合

  (一)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转化

  14/1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综上所述,法律与道德所调整和适用的范围,有相互重合的部分,也有相互矛盾的部分,单就与道德相关的法律而言,这一部分一般只是

  最低限度的道德,遵守这些法律规定,是道德的起码义务。违反道德的并不能当然就是违反法律。原因在于并非所有的违反道德的行为都能上升为法律或确立为法律。能够上升和确认为法律的道德要求,只是公认的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有相当一部分道德要求仍然需要停留在道德领域,由道德规范来加以约束和调整。如果将全部道德问题变为法律问题,那就等于由法律取代了道德,这是不符合人类创设法律的目的和其理想目标的。

  道德规范不可能全部法律化,另一原因是任何国家的财力都不能支撑道德全部法律化之后所需要的执法成本。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必须尽可能地把更多的基本和重要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但是法律不干预或是无法干预的道德可以干预。如:个人操守品质或是人际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适用的范围比法律广。那些与道德无关的法律,非道德所能调整,只能由法律调整。如:经济法律,行政法律,环保法,有的只是程序性的规定,与道德关

  15/1系较少,或是没有关系,这些法律不像刑法那样凭借道德就可以判断,因此,从这方面看,法律所调整的范围比道德广。当然,在调整人与自然的法律中,如环保法,并非完全与道德无关,由于环境的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人对自然的态度被认为是一个新的道德问题。如乱砍滥伐,大气污染等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为道德舆论所谴责。总之法律和道德都随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发展,相互调整转化的范围日益扩大。

  再例如:面对一个落水者,一个人有能力抢救而不去实施抢救,如果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无不妥,那么道德对他而言就失去了作用。有时候个人的良心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但法律却不能够明文规定有能力救人者必须得下水救人。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道德的标准来驱使有能力者救人,一方面用法律的规定使救人者得到应有的保障与奖励。这便是人们倡议修订的《见义勇为条例(法)》等等,这就是在社会实践中法律与道德结合的案例。

  (二)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补充

  尽管法律与道德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但二者又是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其实道德与法律都是一种意识问题,是人们意识产物,可以说人自己制造出来的。人与人之间有纠纷,相应道德和法律也会随之产生,本质也是为解决一些问题。不管是道德还是法律,都有共同目的,就是规范人的某种行为,从根本解决一些

  16/1冲突问题。正如博登海默所言:

  法律与道德代表着不同的规范性命令,其控制范围在部分上是重叠的。法律与道德的联系还表现在内容上的趋同。最早的法律是由道德演化而来,虽然现在法律与道德相互独立,但法律仍然以道德为基础,法律将道德规范转变为法律规范,把积极的道德标准规定为法律应遵循的准则。如,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商业中不正当竞争原则,公平原则,尊老爱幼原则,这样原本体现在道德中的义务通过立法予以实现。同时,法律也将某些消极的道德义务通过立法的形式禁止。如禁止诈骗、作伪证、贪污受贿等,违反这些道德,也就违反了法律。因此,一般人仅以道德常识就可以知道哪些是犯罪行为,哪些不是犯罪行为。另一方面,某些法律规范反过来也是一种新的道德规范。如:不许闯红灯,禁止违章建筑,相邻关系等等也是一种社会公德。法律禁止黑市交易,禁止不正当竞争,禁止出售假冒伪劣商品,遵守这些规定也是一种商业道德。

  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合,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矛盾统一体系。然而也在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上,把这些规范逐渐形成了由国家强制执行的法律条文。

  四、结束语

  1/1总的来说,道德是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从行为习惯到法律成文的发展,还是包括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法律调整机制的形成和进步,都离不开社会道德的发展。然而社会道德的发展直接制约法制的建设,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好的道德风尚以及守法的环境基础,再好的法律也不可能得到实施。同时,法律的建设是道德发展的体现和保障。国家法律的状况和水平是社会道德水平的总体状况和水平的一种具体体现。整个社会人们的道德水平的高低必然在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体现出来。

  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分子,而且是国家与社会建设的接班人。然而他们的道德意识、法律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对学生们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律培养尤为重要。但是,在学生接受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到高中阶段(除了高等院校法律相关专业),他们的法律意识非常单薄,甚至小学阶段根本不知道法律是什么。为此,学校的道德思想教育便充当了法律与道德的结合体。在他们没有进入社会前便教育好守法意识和追求的目标,如此,其意义就更为瞩目与伟大。此时,道德也就不单只是一种向导与规范;更是指引未成年人成为守法好公民的阶梯。

  法律与道德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两者内容和特征是紧密联系的。单从道德的内容角度来讲,道德具有价值性。也是评价人们意愿和行为的最高标准;然而,法律就是道德以外评价人们意愿和行为的最低标准。法律所体现的道

  1/1德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道德又具有法律的性质为人民所遵守,才是对法律与道德关系最完美的诠释。

  1/19

推荐访问: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谈 道德 关系
上一篇:公司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完整)
下一篇:2023年退休老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完整)

Copyright @ 2021 - 2022 天空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天空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辽ICP备2021002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