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1-15 18:00:05 来源:网友投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年月日  总课时  共课时  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供大家参考。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

篇一: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年月日

  总课时

  共课时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会读除法算式,会写除法算式。

  3、通过活动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会读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会读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桃子教具、人物教具、学生小棒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自我调整

  孩子们,你们认识他吗?吉吉国王上

  街买了8个又鲜又红的桃子,并请来

  了他最好的猴兄弟。对他们说……

  (抽生)咱们看看这4兄弟是怎么分

  的?孩子们,请问他们是按吉吉的要

  求分的吗?

  师:吉吉要4兄弟分桃,他提的

  什么要求呢?(平均分)师:请一位

  孩子来读一读吉吉的要求。分的总

  数、要求是什么?

  学生用圆片

  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帮吉吉重代替桃子分

  新分一分吗?那现在请你们拿出准一分。

  备好的8根小棒分一分。

  师:每份同样多吗?

  师: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

  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在平均分物品的时候我们可以一个生:同样

  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多。

  刚才分的过程中,要分的总数是

  几?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谁

  能把刚才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

  生:8个桃

  子,平均分

  成4份,每

  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

  (师板书8、4、2)

  刚才分桃子的过程可以用一个份分得2新的算式来表示,那就是除法。个桃子

  设置疑点,导入新课

  1、例1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

  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师:要分的桃子总数是几个?

  生:8个

  师:我们就把要分的总数8写在

  最前面。

  师:把8个桃子平均分,平均分

  我们就用一个新的符号除号来表示,

  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4就写

  在除号的后面,每只猴子分得2个桃

  教师示范书

  子,我们就把分得的结果2写在等号

  写:写的时

  的后面。

  候,先画一横

  除法算式写好了,我们再来说一

  线,横线要平

  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直,上下各一

  8、÷、4、2

  (生:8个)点,两点要对

  我们一起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

  齐。请同学们

  思。你会说了吗?请你说一说、你也

  用手指在桌

  说一说。

  生:4份。子上写一写

  师:那我们的新朋友÷是怎么来

  的呢?认识了除号,想不想动手写一

  写?请你用手跟着王老师在你的桌

  子上写一写。

  师:除号就表示平均分。

  教师指着“8÷4=2”说明:这

  个算式就叫除法算式,读作:8除以齐读:8

  4等于2。(抽生读、小组读、全班读)除以4等

  谁能看着这道除法算式联系刚于2。

  才分桃子的过程把这道除法算式的

  意义再说一说。

  师:这道算式里8除了表示8

  个桃子还可以表示什么?

  (将8个物

  聪明的孩子这么快就学会了除法算

  品平均分成4

  式的读法和意义,吉吉他们正在观看(学生动份,每份是多

  一场跳绳比赛,瞧…他们正在分组手分一分,少,我们就可

  呢!

  写算式,请以列8÷4=2

  出示例2:这次要求怎么分呢,听要学生汇报这道除法算

  求:把12个人每3人分一组,能分自己分的式来计算。)

  几组?这句话哪几个字最重要?过程,并展

  (“每3个人一组”),为什么你觉得示算式)

  这几个字重要?能放4人吗?(不

  总结提升

  能,只能放三个),每组都是3人,每组分的也是同样多,所以也是平均分。要分的人数总数是多少?分的要求是什么?

  请同桌两人合作用你们手中的小棒代替人来分一分。请一个小组上来分一分。师:是平均分的吗?(是),因为是3人3人的分,每组都是3个人,分了几组?(4组)12个人被分完了吗?没有剩余了吧?请学生介绍分的过程。

  那这一次平均分的过程又该怎样列式呢?马上在本子上列一列。(

  (展示两个同学的算式并进行优化明确12÷3=4(组))

  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含义(12个人,每3人分一组,可以分4组)(边圈边说:一个3,两个3,三个3,四个3,4个3是12,所以12里面有4个3)

  同学们学过的加法、减法和乘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今天学习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除法算式里,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写一写名称)“被除数÷除数=商”师:认识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咱们接着来分组。12个人每4人分一组,可以分()组。12个人每()人分一组,可以分()组。(请同桌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分法,先用圆片分一分,再写好除法算式,并请小组汇报)师:那你们是不是真的明白了呢,老师要考考大家,请看屏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除号,知道了除号的来历和写法,也知道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及表示的意义。

  对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板书设计

  例1例2平均分

  8÷4=2(个)

  除号

  除法的初步认识

  12÷3=4(组)

  被除商除数数

  教后反思

篇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青岛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50—53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青岛版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三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本单元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前提,而学生对平均分很陌生,对分一分却很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分一分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从直观和真实感受中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师如何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合作中探索,在深化中发展,达到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基于以上原因,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技能

  初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2、情感与态度

  经历平均分的探究过程,体会除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3、解决问题,数学思考能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教具学具准备】课本、课件、实物投影仪,棋子【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信息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大家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生:想。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哦,原来他们在开丰收庆祝会呢。(课件出示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预设:学生可能会零零散散的说:有12个桃子……)师:能不能把所有的数学信息接着说完?其他学生又补充:……师:说的真完整,那你知道这些东西是给谁准备的吗?

  (预设学生会说:桃子是给猴子准备的,萝卜是给兔子准备的,竹笋是给熊猫准备的,松果是给小松鼠准备的。)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

  二、整理信息,体验“平均分”

  1.分竹笋,体验不同的分法。

  师:大家快看,熊猫哥哥和弟弟正盯着竹笋呢,大家来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呢?

  (预设学生会问:怎样分竹笋?)

  师:小熊猫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课件出示:怎样分竹笋?)这6个竹笋,它们该怎么分呢?同学们能帮帮它们吗?

  师: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数字作记录。

  熊猫哥哥12345

  熊猫弟弟54321

  师:我们有这么多分法,都有自己的道理。大家可真聪明,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法,你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一种特别的分法呀?(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为什么觉得它最特别呀?

  师: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有的每一份是同样多的,有的每一份不是一样多的;

  师:(课件演示)把6个竹笋,分给了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得3个。它们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中,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叫“平均分”。(教师板书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平均分。师:我们把6个竹笋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3个。谁能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再说一遍?(生重复2-3次)2.分桃子,应用中理解平均分(1)梳理信息,提出问题师:小猴见我们帮熊猫分了竹笋,它们也等不及了。(出示课件)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板书信息: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生: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师:如何进行平均分?(2)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手中的棋子,帮小猴分一分好不好??(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法。)分好以后,跟你的同伴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3)展示分法,理解平均分师:谁想来展示一下你们怎样分的桃子?(学生上台展示如何平均分)

  师: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分的?

  预设:1个1个的分的;2个2个的分的;3个3个分,再1个1个分的;4个4个分的。

  师:分完了,小猴子满意吗?为什么?

  学生能说出:每只小猴分的一样多即可。(课件演示不同的分法)我们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我们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2个2个的分,还可以3个3个分,也可以4个4个的分。但是不管我们用哪种方法,最后每只小猴都分得了4个桃子,它们分得的结果一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谁能试着把刚才分的过程说一说。

  3.分萝卜,应用中深化“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熊猫吃到鲜嫩的竹笋,小猴也吃到了香甜的桃子,一边的小兔子可等着急了,下面我们来听听可爱的小兔是怎么说的?

  (出示课件)板书:15个萝卜,每只小兔分3个萝卜。

  师:15个萝卜,每只小兔分3个萝卜。你能根据这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指名回答)

  师:可以再请棋子来帮忙分一分吗,这次要拿出多少个棋子?

  生:15个

  (2)动手操作,体验另一种平均分

  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分法,个别指导。

  (3)展示交流,梳理分法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要先拿出多少个棋子?怎样分的?分给了几只小兔?请一生上来分。(使用学具分一分)

  学生边说边分:拿出3个分给一只小兔子,再拿出3个萝卜给了第二个小兔,再拿出3个分给第三只小兔,再拿出3个,又可以分给一只小兔,最后剩下3个萝卜,再给1只小兔。这样15个萝卜分完了,我们就可以知道分给了5只小兔子。

  提问:这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生:……

  4.分松果,练习中提升思维

  师:还剩下谁没分到食物啊?小松鼠都等不及了,它跟老师说悄悄话了: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谁听到小松鼠的悄悄话了?)

篇三: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例5和练习四的练习。教学目标:1、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入除法,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

  名称(除号、被除数、除数、商),学会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3、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新授。1、教学例4:通过“平均分”操作体会除法产生的必要,理解除法的意义。过渡语:今天喜羊羊特别高兴,因为家里来了四个小客人,喜羊羊从果园

  摘了12个最新鲜的苹果招待客人。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A、每个学生动手操作。B、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再用课件演示:

  先拿4个,每个盘放一个,又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再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C、师: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学生可能出现各种表示方法:3Х4=12,12-4-4-4=0……这些算式都有道理,但有的方法很麻烦,而有的方法在别人理解起来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有个数学家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除法。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除法。(揭题)

  12÷4=3(个)

  除号认识除号:1659年,瑞士学者雷恩首先使用除号“÷”,他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这个符号简单又方便,使用它是数学上的一大进步。书写除号:除号先写一横,再在上下各写一个点,两个点要圆并且对齐。请大家跟我一起伸出右手指,书空写“÷”。

  读算式:跟我读这个算式:12除以4等于3。学生齐读。

  理解意义:师: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同桌互相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吗?生:“12”表示总共12个苹果,“4”表示平均分成4盘,“3”表示

  每盘3个。2、变式练习:18面“做一做”。

  过渡语:吃过苹果,喜羊羊安排客人玩布娃娃。A、有的小羊休息去了,只留下2只小羊。

  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2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并说说它的含义。B、过了一会,有个小羊也加入了这个游戏。

  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3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并说含义。C、好玩的积木游戏又吸引来了3只小羊。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6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同桌互相说含义。观察比较这三个除法算式,你什么发现了规律:分的人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少。

  分的人数和每份数相乘的积是18.

  3、教学例5:会求份数,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过渡语:喜羊羊为客人们准备了20个点心。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他准备怎么分吗?A、观察图片,怎么分点心?(每4个放一盘)B、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放几盘?)C、学生动手在书上圈一圈。汇报。教师用课件进行演示,能放5盘。D、“20个点心,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0÷4=5(个)E、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说说每个数的含义。F、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有谁知道?(请知道的同学

  当小老师。)

  20÷4=5(个)

  被除数除数商

  G、学生读算式,说名称。

  10÷5=2

  15÷3=5

  18÷2=9

  H:今天我们都是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比较例4和例5,观察这两个题目

  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相同点:都告诉了我们总数,都是关于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问题。

  不同点:例4是告诉了一共多少份,求每份有多少。

  例5是告诉了每份是多少,求一共有多少份。

  4、变式练习:第19面“做一做”

  过渡语: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动动手、动动脑。

  先圈一圈,再写算式。

  每堆6个,分成了()堆。

  12÷=

  每堆3个,分成了()堆。

  ÷=

  每堆2个,分成了()堆。

  ÷=

  同桌说每个算式的含义。请几个学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闯关救喜羊羊。

  过渡语:懒羊羊在大伙玩游戏的时候,它在草地上睡着了,不小心又被

  灰太狼捉住了。我们必须用今天学到的知识闯过灰太狼设置的三个关

  卡,才能救出懒羊羊。让我们一起去救懒羊羊,你们准备好了吗?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6÷2=312÷3=48÷2=415÷5=310÷2=59÷3=3

  30÷5=6

  学生读算式,说名称。师说名称,生说数。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独立看图,说说是要分什么,怎么分。学生填写算式,同桌互相说说每个数在题中的意思,然后指名汇报。(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说说你列出的算式,并说说每个数在题中是什么意思。过渡语:知识就是力量,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战胜了灰太狼,救出了此时非常感动的懒羊羊。喜羊羊代表它所有的朋友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们一起和他说再见吧!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乘除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是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的连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题。例题是连乘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试一试”是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通过以上学习,是学生体会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想想做做”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巩固,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运算顺序。学情分析:

  主题图创设出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去感知体验、理解内化,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初读教材时,我也有点疑惑:这个课时究竟是计算教学还是应用题教学,细读教材才明白是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

篇四: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教学内容。前面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前面大量的平均分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和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从这节课开始认识除法。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而又能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同时教材采用了乘除混编。在经历情境识别的过程中,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是计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这一课对于学生的后继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通过前面三节课的不同程度的分一分的过程,已经有了直观操作的经验,对于平均分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而且学生也已经熟悉了2――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或平常的学习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定的接触。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义还是不理解的,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处在比较朦胧,而又兴趣比较大的阶段。在之前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就有一些学生问到:什么时候学习除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上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义。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三、教学策略

  1、设计思路。

  从分一分的具体操作过程抽象出除法算式,其实也是一个数学建模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来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投入进去,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再通过直观的操作、语言的描述、除法算式的理解三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实现除法意义的深刻全面的理解。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形象易行的操作、开放自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真正展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2、教法、学法。

  这节课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在自主探究中体验知识,在相互交流中更进一步的理解,相互补充,相互提升。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交流,在学生之间出现问题或困难的时候,提出见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种平等,宽松的氛围里充分展现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思维。而学生以一个探究者学习者的身份经历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在倾听和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正确掌握所学的知识。

  4、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有关这个内容所设计的习题,使练习更有针对性。教师准备好展示结果的图,在对于结果进行交流时有更强的直观性,有利于中下游的孩子掌握知识。学生自主准备好学具,12根小棒。

篇五: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同时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晰、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明白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白得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明白得平均分的含义。三、教具、学具教具:课件、纸条、磁铁学具:数字卡片、小棒四、教学过程、激趣引入1、激趣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动手实践一: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确实是2堆;②、学生操作,教师观看、指导;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情愿说说他是如何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舞有创新的)

  88

  88

  17263544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专门,你们发觉了没有?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什么缘故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差不多上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动手实践二: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确实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如此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

  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探究新知1、学习例2(1)、创设情境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

  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

  专门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内心专门清晰,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因此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只是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伙儿:①、是要大伙儿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如何样分?

  (2)、动手实践三: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如何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连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4)、动手实践四: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模样分一次?(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谁情愿上台分给大伙儿看?(用磁铁演示)(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确实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能够用除法做。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①、除号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形成练习(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①、读题,明白得题意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学生依照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③、观看动画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④、指导列式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什么缘故除以3?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①、学生独立做②、集体订正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③、比较一、二两题什么缘故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3)、做补充练习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归纳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明白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课堂作业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板书设计(略)五、教学设计说明、教材分析。

  运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明白得及对除法的爱好将直截了当阻碍到后面的学习,因此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晰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明白得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明白得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同时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明白除法算式的意义;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爱好;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明白除法的含义。难点:明白得平均分的含义。、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①、从生活实际动身,表达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②、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进展,实现三为目标;③、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④、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2、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①、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②、用平均分指导操作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③、解决如何平均分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仿照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现,关心学生解决了平均分。④、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因此抽象出除法算式。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⑤、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

  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篇六: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解答.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2、正确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师讲故事:(提出要求: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听完故事后要答复老师的问题)从前有一个妈妈,她生了两个孩子,这两个都非常贪吃,有一天妈妈买来6个苹果,分给两个孩子吃.她第一次是这样分的;哥哥分1个弟弟分5个,哥哥说:“不行不行,弟弟更多,再分过.”然后妈妈又从弟弟那儿再拿一个给哥哥;哥哥还说:“不行不行,弟弟更多,再分过.”这样妈妈又从弟弟那儿再拿一个给哥哥.这时哥哥看到弟弟和他一样多,快乐地笑了.提问:故事里妈妈把6个苹果分了几次?是怎么分?板书:6分成1和5;6分成2和4;6分成3和3.为什么哥哥最后快乐的笑了呢?(因为他们分的一样多)一样多还叫什么?(同样多)小结:像这样分的同样多(一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怎样进展平均分呢?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面,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请同学们注意分的过程)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铅笔.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答复后,教师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分给1支铅笔,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答复:“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同样多”.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学生跟读一遍.

  现在请每个同学从学具里拿出是8的物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物体分成4分,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在讲台桌上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剩下的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

  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3个桃和3个盘子)“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答复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提问:“分完了吗?”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每盘放几个?”“是不是每盘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叫除号,指导书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指导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翻开教科书,引导学生看p40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1、做教科书P41“做一做”中的题目.2、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做出总结:学了这课,如果你是那俩个孩子的妈妈,你知道应该怎样分才能分得同样多吗?

篇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文档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68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教学目标: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意义。教具:小棒、桃子图片糖果学具;12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分一分、说一说。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糖〕你们喜欢吃糖吗?〔喜欢〕了解老师手里有多少个糖吗?〔不了解〕老师告诉你们,我手里有12个糖。现在老师想把这12个糖平均分成4分,你们会分吗?〔会〕请拿出你们的小棒,把它当作12个糖分一分。分对的同学,待会下课了,老师就把这些糖果奖励给大家,现在开始动手吧。〔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要求同学们一边摆小棒一边说。〔1〕平均分成4份分好的同学用一个最美丽的坐姿来告诉老师,同学们坐的真好,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分一分。请四个坐得特别好,听得特别认真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分糖。第—次每人一个,分完了吗?继续分,再来每人一个,分完了吗每人再分一个,现在正好分完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每人分得了几个糖,平均分了吗?

  .

  教学文档

  〔2〕现在我们再来分一分,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12个糖每3个分给一个同学,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看哪些桌的小朋友分得又对又快。〔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分好的小朋友请把腰挺起来,把头抬起来。

  这一次,我们同样是拿12个糖来分,每3个糖分给一个同学,可以分给4个同学。

  小结:这两种分法都是把12个糖平均分的。象这种把12个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或把12个糖每3个分给一个小朋友,求每份是多少或分成多少份,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指板书,齐读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分一分,认识除法算式师:老师手中是什么?想要吗?那先得分一分,看谁分得又快又好。1、出例如1小黑板出示〔1〕把8个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教师在黑板上贴出8个桃子的图片和4个盘子的图片请小朋友们用8根小棒替代8个桃子分一分。学生操作指名生上台演示。师:我们拿了几个桃子来分,平均分在几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有几个?〔师依据学生答复板书842〕〔2〕师:像这样的平均分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以前我们学的加法用加号表示,减法用减号表示,乘法用乘号表示,那我们今天要学的除法该用什么符号呢?〔除号〕教师板书&247;一边板书一边口述除号的写法“&247;〞这个就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要画得平直,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两点要对齐.一条横线划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除号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学生跟着书空除号。

  .

  教学文档

  教读除法算式:8&247;4=28除以4等于2生齐读。〔3〕结合分的过程,说说8、4、2分别表示什么?在这个除法算式里,8、4、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师:把几拿来分?把8分成了几份呢?每份是多少?依据学生的答复归纳: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2个。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4〕小结:把几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个数是一样多,我们就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根,就可以用12&247;4=3这个算式来表示。2、教学例2小黑板出例如212个小朋友跳绳,每3人分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学生齐读题目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动手分分教师巡视师:可以分成几组呢?〔4组〕〔2〕刚刚分的过程和结果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写呢?谁来说一说。指名学生答复。教师板书12&247;3=4生齐读算式。师:在除法算式中除了除号外,这3个数分别叫做什么名字呢?小朋友看看书〔生自己认识〕师:除号前面的这个数叫什么呢?除号后面的这个数呢?等号后面的呢?教师在这个算式下面写出各局部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生跟着老师认读几遍。〔3〕结合过程说说12、3、4分别表示什么?〔4〕说说8&247;4=2中各局部的名称。三、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教学文档

  四、稳固练习〔课堂活动1、2〕小黑板出示1、摆一摆,填一填

  让生动手摆一摆,填出书上的空。指名上台板演,集体订正。2、圈一圈,填一填五、拓展练习一、在正确分法后面的〔〕里打√1、把6个○,平均分成3份。〔1〕○○○○○○〔2〕○○○○○○〔3〕○○○○○○2、把10个让生独立在书上圈出,在交流,指名生上台圈、填,订正。设计理念:除法含义这一数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渐加深。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

篇八: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大熊猫吗?熊猫馆的饲养员叔叔每天都要给可爱的熊猫宝宝们准备新鲜的竹笋,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今天一共准备了多少个竹笋。(课件出示竹笋)

  你能把这12个竹笋平均分给4只可爱的熊猫吗?看看每只熊猫可以得到几个。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替竹笋,用4个圆圈表示盘子,将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动手分一分。

  (教师巡视,分好后,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的,分的结果如何,击掌结束)抽学生上黑板汇报分的结果。

  (小眼睛,看黑板)用课件呈现分的过程

  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全班一起说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帮饲养员叔叔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除法(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思考: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是不是平均分的问题?

  在数学上,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二、新授

  老师为你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叫除号,来,跟他打打招呼:除号,你好。除号的写法,用尺子画一条平直的线,上下两个圆点要对齐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两个(注意你的写字姿势)“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到底该怎么用除法算式表示呢?(1)要分的竹笋的总数是(12),把12在这个总数写在除号前面。(2)平均分成几份呢?(4份)把4这个份数写在除号后面。(3)每份是几个(3个)把3这个每份数写在等号后面。12÷4=3(4)回忆过程。(看谁的耳朵最会听)(5)指生说、同桌互相说(抢答,给自己鼓鼓掌)(6)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6)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拉长声调,提示注意)“把12平均分成4分,每份3个”。(7)指生复述、男女生比拼(8)这个除法算式怎么读呢?读作:12除以4等于3(齐读3遍、快问快答)(9)数学书第15页练习三第1题(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说的对不对)三、闯关1、做一做第1题(1)谁能说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2)课件出示:把15条鱼平均分成5份,每份3个。(3)在这个平均分的过程中,总数是15,份数是5,每份数是3,所以除法算式是15÷5=3。

  (4)在这道题中,15÷5=3表示把15条鱼,平均分成5分,每份3个,你能在说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吗?

  2、做一做第2题(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分,每份(5)个。动手分一分指生说在这道题里,总数是几,份数是几,每份数是几,除法算式是什么。(2)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2)个。动手分一分指生说在这道题里,总数是几,份数是几,每份数是几,除法算式是什么2、独立完成练习三第2题。3、独立完成练习三第3题。四、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饿哦们认识了除法,知道到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除法,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作业:回家帮妈妈分水果,并列出除法算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1.梳理比较“等分除”与“包含除”,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经历自主表征的过程,在对比中沟通减法与除法的联系。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深人理解除法的意义,沟通减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小磁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质疑,自主表征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除法。(板书:21÷3=口)等于几?怎么验证它是对的?引导学生画一画、分一分、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在作业纸上。(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画一画、分一分、算一算的表征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在交流比较中进一步明确算式表达的含义。)二、沟通交流1.交流反馈自己的想法(1)乘法口诀(2)分一分,投影展示学生分一分的情况。把21个圆平均分成3组,每组7个。小磁片展示,板书:21÷3=7(个)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把21个圆,每组分3个,能分7组。小磁片展示,板书:21÷3=7(组)2.辨析,理解除法意义师:两道算式中的“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对照两幅图说一说。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呢?可以用减法算式表示吗?师:你是怎么想的?师:减了几个3?(设计意图: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注重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对比中,让学生直观感知两个“3”的不同意义,进一步明确“包含除”和“等分除”的联系与区别。)3.对比,沟通减法与除法的联系师:观察减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这两道算式之间有联系吗?小结:每次减3,减了7次等于0,说明21里面有7个3,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相同的数,就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你们更喜欢哪种表示方法呢?为什么?

  现在,我们从21个圆片中每次移走不同个数的原片,(第一次拿走4个,第二次拿走5个,第三次拿走6个,第四次拿走6个)你能用一道减法算式表示吗?

  这道算式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同一题材的情境便于比较,有利于直观感受数学事实,有助于学生感悟除法和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呈现的答案,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除法和减法的关系桥梁,突破了难点。)

  三、编题,巩固意义

  自主编题

  根据21÷3=7,你能编一道数学问题吗?

  小结:不管是分什么,只要每份分得一样多,我们都可以用除法表示,除法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打开思维,用生活中的实例表示21÷3=7,进一步巩固出除法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把握除法的本质)

  四、总结,回顾意义

  学了这节课,你对除法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及时梳理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篇九: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玩中学,在学中做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三、教具、学具教具:课件、学具、磁铁、小棒学具:小棒四、教学过程、游戏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听数抱团的游戏吧!你们还记得游戏规则吗?活动:①、教师重述游戏规则:当同学们听到数字几就几个几个的抱成一团。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③、学生汇报提问:谁可以用我们学习过的数学语言来描

  述你所看到的?(多指几名学生说)④、教师:从刚刚几位同学的回答中老师听到了一个共同的词语叫平均分,哪平均分又是什么?⑤、请学生说。

  ⑥、教师:那我们继续来看,这次还是平均分吗?(是)谁来用平均分的语言描述一下?我们继续看,这次是不是平均分?(不是)通过这个游戏我们明白了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同样的。

  、探索新知1、学习例2(1)、创设情境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它是我们国家的国宝,你们猜猜他是谁啊?(大熊猫)瞧,它来了!(2)、观看动画教师问:看来大熊猫遇到了问题,你们想不想和大熊猫交朋友啊?(想)那你愿意帮助大熊猫解决问题吗?那有谁听清楚大熊猫的问题了?(把12个竹笋平均分到四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学生多说,把问题说准确)(3)、分竹笋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拿出12个小棒代替竹笋,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多少?分完之后小组中说说你分的过程。

  (4)、讨论结束:每盘放几个?(3个)老师也准备了十二个竹笋和四个盘子,谁到黑板上给大家演示一下你分的过程。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教师:他来分,我们来数好不好?1'2'3'1'2'3'1'2'3'1'2'3(6)、教师归纳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

  分成4份,每份是3个。你们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写到作业纸上。

  (7)、投影展示算式:12÷4=3(个)教师提问:这里有一个新的符号,这位同学告诉大家这个符号叫做(除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除号,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归纳:中间的一横将上下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

  这个算式就是(除法算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除法。[板书课题]那这个除法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8)、如果老师去掉1个盘子,还剩(3个),那把12个竹笋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动手分一分(4个),除法算式怎么写?投影展示12÷3=4(个)如果老师去掉3个竹笋,还剩(9个),那把9个竹笋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动手分一分(3个),除法算式怎么写?投影展示9÷3=3(个)(9)、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谁可以根据这三个除法算式编题,比如:我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好朋友,每人4个?(多指学生说,让大家好好感受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关系)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12写在除号的前面,叫做(被除数)平均分的份数4写在除号的后面,叫做(除数)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3个,3写在等号的后面,叫做(商)。(教师边讲解边板书)整道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板书,

  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12÷3=49÷3=3”进行巩固。、巩固练习(1)、读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开火车进行,

  集体重复。(2)、看图列算式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小熊,每只小

  熊分得几个苹果?该如何列式?①、学生独立做②、集体订正(3)、拔高练习一根绳子长16米,将其对折后再对折,每段绳子长几米?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①、学生讨论后回答,对折后再对折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对折2次)那对折两次后分成了几段?(4段)也就是说把16米的绳子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几米?②、写出算式,集体订正、归纳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作业思考:除法和乘法有什么联系?、板书设计除法12÷4=3(个)除号被除数除数商读作:12除以4等于3

篇十: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②、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2、能力目标①、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②、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三、教具、学具教具:课件、纸条、磁铁学具:数字卡片、小棒四、教学过程1、激趣引入①、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⑴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⑵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⑶学生汇报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888817263544⑷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⑸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⑹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2、引入动手实践二: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

  齐读一次)2、探索新知1、学习例2(1)、创设情境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

  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4)、动手实践四: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

  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①、除号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

  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

  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

  进行巩固。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

  的意义。3、形成练习(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①、读题,理解题意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②、动手实践五: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③、观看动画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④、指导列式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①、学生独立做②、集体订正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③、比较一、二两题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3)、做补充练习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4、归纳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5、课堂作业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6、板书设计(略)五、教学设计说明1、教材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②、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③、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④、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⑤、教育学生热情待人。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3、教学设计①、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⑴、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⑵、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⑶、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⑷、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②、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⑴、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⑵、用平均分指导操作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⑶、解决如何平均分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练习三1、2、题。教材分析: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具体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重点: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教学方法:游戏参与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二、探究新知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3、出示:15÷3=5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这一节课学了什么?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2题。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四、全课总结五、布置作业:课本15页的第3题,先摆一摆。板书设计:除法12÷4=3↓除号读作:12除以4等于3。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三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情景图等。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情景图。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二、学习新知1、引入除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三、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四、课堂总结。

篇十一: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P>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方法:学习准备:教具:教学课件、小棒

  学具:每人18个图形卡片和12根小棒。

  复习: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平均分吗?(指名回答)那平均分的方法是什么呢?(指名回答)

  大家的表现真不错!现在老师有两道题想让大家动手来分一分,考考大家对前面的知识真的掌握了没有?请看题目:1.2组做第一题,3.4组做第二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吧!

  学生汇报结果。

  4.咱们二(5)班的同学真优秀!现在老师还想考一考大家,你们都喜欢动物吗?那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大家真聪明!

  5.汇报结果:每盘放3个。师:像这样,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属于平均分,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那就是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板题)

  二.新授

  1.除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也是一种运算方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它的符号叫做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短横要平直,两点要圆,并且要对齐。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1)首先,我们看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2)把12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3)分得的结果每份是几呢?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四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第四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这个算式的结果是3所以124就等于3.它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读的时候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它数字不变。(齐读两边)

  3.思考: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呢?动手分一分,分完后,师问:谁能列出一道除法算式呢?(指名回答)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18页做一做,让学生用18张圆片代替18块饼

  自己动手先摆一摆,再列出除法算式,指名3位同学板演。

  2.师:通过刚才的练习,看来大家都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了,也会列除法算式了,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3.请看第一题(课件出示第一题):(1).开火车,读算式。84=2155=3102=5123=463=293=3(2)请写出除法算式。6除以3等于2。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有12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3人。有9个苹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3个。(3).先说说题目意思,再列算式。课件出示后师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4)看图写出除法算式。五.全课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我们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及表示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

篇十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P>  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书第74页的例l,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习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8个圆和12根小棒;学生每桌准备8个圆片、12根小棒和12个三角形.一、复习引入1.激趣.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吧?老师讲故事了哦,有一天呀,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灰兔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它们呀采到了8只大蘑菇,后来小白兔和小灰兔要回家了。它们决定把这8只大蘑菇分成两份,每人带一份回家。可是它们不会分,怎么办呢?小朋友们,我们给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帮忙,帮助它们分一分好吗?(好)请小朋友们用圆代替大蘑菇,帮它们分一分。(学生操作)你是怎么帮它们分的?学生汇报,师板书。提问:这几种分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动手实践,分圆.①提出要求:把12个圆分成4份,每份要分的同样多。会分吗?分分看。②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情况.③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只要是每分分得同样多,允许有多种分法。).分成了4份,每份同样多吗?像这样把每份分的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巩固平均分。看黑板判断哪些是平均分的。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1)出示8个梨和4只盘子,示题: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每盘是()个。(2)提问:一

  1

  共要分多少个梨?(8个)平均分在几只盘子里?(4只)要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就是每盘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呢?(3)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梨,动手分分看。分后4人小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4)请学生口述分的过程,师演示平均分的过程:要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老师先拿4个梨,每盘放1个,问:分完了吗?还剩下4个梨,再每盘放1个。问:分完了吗?问:每盘是几个?(填空)问:是不是每盘分得同样多?每盘分得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2.揭示课题.

  归纳:把12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3.教学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1)认识除号.加法里的运算符号叫加号,减法的运算符号叫减号,乘法的运算符号叫乘号。除法的运算符号就叫做除号(板书:#247;)“#247;”这个就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要画得平直,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两点要对齐.一条横线划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除号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2)除法算式的读写法.①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每盘是()个。这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总数是几个?把“8”写在除号前面(板书:8#247;);把8平均分成几份?(4份)平均分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2),分得的结果写在等号后面.②教师指着“8#247;4=2”说明:这就是除法算式,读做8除以4等于2,(生跟读)(3)8表示--,4表示--,2表示--,整个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学生互相说说6#247;3=2这个算式的意义.三、尝试练习

  2

  看黑板上的图列算式,说意义。最后一题独立列出算式。四、巩固练习

  1、卡片出示除法算式6#247;3=218#247;6=310#247;2=512#247;3=4读算式,说意义。同桌或4人小组互说。2、P76第三题看图写出算式,做在书本上。3、根据题意,判断小猴和小猪谁做得对,谁做错了,为什么?(1)把12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小猴12#247;3=4(2)把12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小猴12#247;3=4五、课堂小结: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我们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就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和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六、机动题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目,要请小朋友们回家去动动小脑筋,好好想一想。(1)妈妈买来6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到几个?(2)把12朵花平均分成几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教学设计说明:“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含义.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顺序是:

  3

  分实物--同样多--平均分--认识除法--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表示的含义.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把8个圆分成2份,从学生分的结果中找出“同样多”的一种,再把8个圆分成同样多的4份,从而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这样及时引出新课,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印象,进人角色.新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让学生摆学具、互相交流分的方法,看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平均分”的印象,这样学生才会对平均分有较深的感知,然后抓住最佳教学时机,从生活中分实物的问题中及时抽象出除法,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第二层次是结合例2教学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除法算式的含义.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对下面的操作练习做了示范.组织练习时,采用操作和说理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内逐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4

篇十三: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P>  《除法的初步理解》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课时“除法的初步理解”。教学目标:

  1、结合情景图初步理解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分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水平。3、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水平。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有。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果图片、矿泉水图片、盘子图片若干。教学过程:一、情景辨析,感知“平均分”1.有一天慢羊羊村长端来一盘桃子对小羊们说:“孩子们,你们把这8个桃子分了吧!”等他们分完,喜羊羊和沸羊羊却不高兴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分的?怎么分才公平呢?想一想(每只小羊分得同样多)那咱们来分一分吧!(师演示)2、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最喜欢什么活动?(春游)

  二(1)班小朋友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很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3、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生1: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的食品可多啦!有面包、橘子、矿泉水、还有糖果……

  生2:我发现这些食品都是一份一份分的,面包有5份,矿泉水、橘子、糖果也都有5份;生3:我还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4、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4、你们说说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子、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活动要求:分每种食品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②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颗;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个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2、判断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课件出示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生1:苹果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3;生2:葡萄和西瓜都不是平均分的,他们每份的数量不相同)师:观察平均分的那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苹果?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3、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能够怎样分?

  ①学生动手分一分,师参与活动②交流分的结果(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分法:(生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苹果;生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生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生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个橘子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④师演示三种分法,然后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能够一个一个地分,也能够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平均分、结果)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4、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师:如果把这15个橘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①学生动手操作分;②交流,同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③展示分法,学生评价。三、应用拓展,巩固“平均分”1、P13-14做一做(1)P13做一做:口头说一说如何分,师用笔圈一圈(2)P14做一做:a.学生小组动手分一分,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b.汇报与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学生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2、练习三:1,2,3题边说边操作,说明原因3、考考你(先说一说,再分一分,最后说一说分得结果)(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画有果的卡片平均放进纸盘里的任务。(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四、总结回顾,整理“平均分”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师:平均分有什么要求?我们在分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篇十四: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P>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三、教具、学具教具:课件、纸条、磁铁学具:数字卡片、小棒四、教学过程、激趣引入1、激趣

  第2页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动手实践一: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③、学生汇报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888817263544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2、引入动手实践二: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

  第3页

  多;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探索新知1、学习例2(1)、创设情境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2)、动手实践三: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

  第4页

  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4)、动手实践四: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①、除号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形成练习

  第5页

  第6页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归纳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课堂作业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板书设计(略)五、教学设计说明、教材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

  第7页

  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①、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②、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③、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8页

  ④、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2、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①、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②、用平均分指导操作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③、解决如何平均分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④、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⑤、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篇十五: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P>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第1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例5和练习四的练习。

  教学目标:1、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入除法,掌握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除号、被除数、除数、商),学会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3、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新授。1、教学例4:通过“平均分”操作体会除法产生的必要,理解除法的意义。过渡语:今天喜羊羊特别高兴,因为家里来了四个

  小客人,喜羊羊从果园摘了12个最新鲜的苹果招待客人。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A、每个学生动手操作。B、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再用课件演示:先拿4个,每个盘放一个,又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再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C、师: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学生可能出现各种表示方法:3Х4=12,12-4-4-4=0……这些算式都有道理,但有的方法很麻烦,而有的方法在别人理解起来没有统一的标

  【精品文档】第2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准。因此,有个数学家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除法。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除法。(揭题)

  12÷4=3(个)

  除号认识除号:1659年,瑞士学者雷恩首先使用除号“÷”,他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这个符号简单又方便,使用它是数学上的一大进步。书写除号:除号先写一横,再在上下各写一个点,两个点要圆并且对齐。请大家跟我一起伸出右手指,书空写“÷”。

  读算式:跟我读这个算式:12除以4等于3。学生齐读。

  理解意义:师: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同桌互相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吗?生:“12”表示总共12个苹果,“4”表示平均

  分成4盘,“3”表示每盘3个。2、变式练习:18面“做一做”。

  过渡语:吃过苹果,喜羊羊安排客人玩布娃娃。A、有的小羊休息去了,只留下2只小羊。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2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并说说它的含义。

  B、过了一会,有个小羊也加入了这个游戏。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3只小羊,每

  只小羊分几个?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并说含义。C、好玩的积木游戏又吸引来了3只小羊。

  【精品文档】第3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

  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6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同桌互相说含义。

  观察比较这三个除法算式,你什么发现了规律:分的人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少。

  分的人数和每份数相乘的积是18.

  3、教学例5:会求份数,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过渡语:喜羊羊为客人们准备了20个点心。

  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他准备怎么分吗?

  A、观察图片,怎么分点心?(每4个放一盘)

  B、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放几盘?)

  C、学生动手在书上圈一圈。汇报。教师用课件

  进行演示,能放5盘。

  D、“20个点心,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0÷4=5(个)

  E、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F、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有谁

  知道?(请知道的同学当小老师。)

  20÷4=5(个)

  被除数除数商

  G、学生读算式,说名称。

  10÷5=2

  15÷3=5

  18÷2=9

  H:今天我们都是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比较例4和

  例5,观察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学生

  思考、比较、讨论。

  相同点:都告诉了我们总数,都是关于把一些物

  体平均分的问题。

  不同点:例4是告诉了一共多少份,求每份有

  多少。

  【精品文档】第4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

  例5是告诉了每份是多少,求一共有多

  少份。

  4、变式练习:第19面“做一做”

  过渡语: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动动手、动动脑。

  先圈一圈,再写算式。

  每堆6个,分成了()堆。12÷=

  每堆3个,分成了()堆。每堆2个,分成了()堆。

  同桌说每个算式的含义。请几个学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闯关救喜羊羊。

  过渡语:懒羊羊在大伙玩游戏的时候,它在草地上

  睡着了,不小心又被灰太狼捉住了。我们必须用今

  天学到的知识闯过灰太狼设置的三个关卡,才能救

  出懒羊羊。让我们一起去救懒羊羊,你们准备好了

  吗?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6÷2=312÷3=48÷2=410÷2=59÷3=330÷5=6

  15÷5=3

  学生读算式,说名称。师说名称,生说数。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独立看图,说说是要分什么,怎么分。

  学生填写算式,同桌互相说说每个数在题中的

  意思,然后指名汇报。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图中告诉

  了我们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说说你列出的算式,并说说每个数在题中是什

  么意思。

  过渡语:知识就是力量,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

  们终于战胜了灰太狼,救出了此时非常感动的懒羊

  羊。喜羊羊代表它所有的朋友感谢你们的帮助,让

  我们一起和他说再见吧!

  三、课堂小结。

  【精品文档】第5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精品文档】第6页

推荐访问: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 教学设计
上一篇:厨房烟道止回阀安装规范10篇
下一篇:传达落实总行会议精神的报告18篇

Copyright @ 2021 - 2022 天空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天空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辽ICP备2021002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