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6篇)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1-18 09:40:05 来源:网友投稿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6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滨州北海汇宏新材料有限公司文件  汇宏安〔2016〕6号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6篇),供大家参考。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6篇)

篇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滨州北海汇宏新材料有限公司文件

  汇宏安〔2016〕6号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为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各项工作执行到位,制定管控制度如下:

  一、风险划分原则:

  1、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依据火力发电企业重点工艺流程,以燃煤电厂为例:煤在炉膛内燃烧,将锅炉里的水加热生成蒸汽,然后将来自锅炉的具有一定温度、压力的蒸汽经主汽阀和调节汽阀进入汽轮机内,依次流过一系列环形安装的喷嘴栅和动叶栅而膨胀做功,将其热能转换成推动汽轮机转子旋转的机械能,通过联轴器驱动发电机发电。火力发电企业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可以划分为以下主要单元:汽机设备及系统;锅炉设备及系统;电气设备及系统;热控、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燃料储运系统、水处理系统。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辅助系统,如燃油系统、采用氢冷机组的氢气系统、采用纯氧点火的纯氧系统、环保需要的液氨系统、脱硫脱硝系统等。

  2、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示例:发电机、锅炉、汽轮机油系统属于设备设施;汽轮机高、中压缸、锅炉炉膛、高温、高压管道属于部位;热工电子设备间、配电室属于场所;脱硝氨区、燃油泵房属于区域。

  3、操作及作业活动:火力发电企业操作及作业活动按照管理模式一般分为两大类,即运行操作和检修作业.

  运行操作主要是指机组或设备启动、停运、运行中设备的切换、试验等。根据重要程度和监护等级和又可分为:重大操作、双监护操作、单监护操作、

  单人操作。

  检修作业主要是指在生产现场、设备、系统上进行检修、维护、消缺、安装、改造、调试、试验等工作。

  二、危险源辨识方面:

  1、辨识范围:危险源辨识范围应覆盖风险点内的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可能导致的后果.

  火力发电企业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可分为四大类:人员作业行为、设备设施系统、作业环境、管理因素。

  1.1人员作业行为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电气作业:带电作业、高压电气设备附近作业、低压电气设备附近作业、全部停电作业

  b。高处作业:5米以下、20米以下、50米以下

  c。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非重点防火区域动火

  d。起重吊装作业:重大物件起吊作业、一般起吊作业

  e。有限空间作业:酸碱容器、油罐、一般金属容器、电缆井、电缆夹层、地下沟道等

  f.运行操作:重大操作、双监护操作、单监护操作、单人操作

  g.人工搬运作业:大件物体搬运、一般物体搬运

  h。油漆防腐作业:吸收塔内部防腐作业、烟道、烟囱防腐作业、一般防腐作业

  i.液氨接卸作业

  1。2设备系统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汽机设备及系统:汽轮机超速、轴系断裂、大轴弯曲、轴瓦损坏

  b。锅炉设备及系统:炉膛爆炸、制粉系统爆炸、煤尘爆炸、汽包满水和缺

  水、尾部再次燃烧、承压部件爆漏

  c.电气设备及系统:全厂停电、发电机损坏、高压开关损坏、接地网事故、污闪、继电保护故障、变压器(互感器)损坏

  d。热控、自动化设备及系统: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电力监控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

  e。其它设备及系统:液氨系统泄漏、燃油系统着火、汽轮机油系统着火、燃煤储存系统着火、燃煤运输系统着火、压力容器爆炸等

  1。3作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高度、宽度、粉(灰)尘、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风速、照明、噪声、气象、通道、安全设施、设备机具及环境工作措施等。

  1.4管理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致行政处罚或处罚金;

  b.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漏洞;

  c。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导致人身伤害事故;

  d.外包工程管理不到位导致外来风险侵入。

  2、危险源辨识实施: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辨识、风险评价是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企业应在每年初组织开展一次系统性的风险点排查和危险源辨识活动,要结合前一年技术改造、设备设施变更后带来的变化以及同类型企业发生的事故情况,组织各部门、各专业重新进行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对于较大的技术改造项目应适时开展专项辨识评估活动。

  三、风险评价方法及标准: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进行风险评价,此法针对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可能性、人员暴露频繁程度、后果严重性)基准值的乘积来评价人员伤亡或设备事故风险大小。

  3。1风险评价准则:LEC法给出两种评估方式,即两个计算公示,D=L×E×C和D=L×C,根据D值不同对应两种判定准则,其中LEC评估方式适用于作业活动类风险分析,也可以用于设备设施类。LC评估方式适用于设备设施类风险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评估方式,也可以根据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编制适合的判定准则。

  3。2风险评价与分级:根据风险评价准则对风险点内的每一项危险源(潜在事件)逐一进行评价与分级,风险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项危险因素.按照LEC法准则,风险评价级别可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和可接受风险。评估出来的不可接受风险,从高到低分为四级,即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对应简称为1级、2级、3级、4级.

  四、风险点级别确定:风险点的级别确定应遵循从严从高原则,按风险点内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4.1风险控制措施:4。1.1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

  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现有控制措施进行识别、梳理,并根据风险的可控在控程度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新增)措施建议,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充分考虑措施的可行性、安全可靠性和有效性,要重点突出人的因素。控制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五个方面.

  4。1.2控制措施实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并落实到位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火力发电企业风险控制措施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4.1.2。1工程技术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包括物理工程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措施等。

  消除措施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从根本上消除危害因素,进而消除风险发生的根源,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等。

  当消除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使用预防性技术措施防止危害的暴露,进而预防和控制风险,如使用连锁装置、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事故排风装置等。

  在无法消除和预防危害因素时,可采取减少或消弱危害因素的措施,降低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如静电释放装置、局部通风装置、降温措施、减振装置等。

  在无法消除、预防或减弱危害因素时,应将人员、设备(施)与危害因素隔开或将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封闭,如设置围栏、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隔音罩,采用遥控作业,保持安全距离等。

  警示措施是指在存在风险的地点或场所,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或者设置声、光信号报警装置,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4.1.2.2管理措施:风险控制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制度措施和监督措施两个方面。

  制度措施是指通过制定、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规范和约束人员的管理行为与作业行为,进而有效控制风险的出现。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并定期进行评审,保持有效性.火力发电企业风险管控制度措施至少应包括:工作票制度(包括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热工热工控制系统安全措施票、动土票、动火票)、操作票制度、工作监护制度、交接班制度、巡检制度、设备定期试验、切换制度、重大操作到场到位制度、设备检修管理制度、设备变更管理制度、缺陷管理制度、检修规程、运行规程、现场作业规程等等。

  监督措施是指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对违章行为实行分级处罚:班组长查出违章时,处罚违章责任者;车间查出违章时,处罚违章责任者及其所在班组负责人;职能管理部门查出违章时,处罚违章责任者及其所在班组和车间负责人;企业领导查出违章时,处罚违章责任者及其所在班组和车间负责人,并联责分管职能部门负责人.

  加强对现场作业活动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较大及以上风险等级作业活动项目的监督,建议实施作业前两级检查验收制度.可以制定高风险作业安全检查卡,

  明确检查标准和验收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加强对外包工程的监督管理,依据工程总投资、同一时刻施工现场人员数量及作业性质特点等,确定外包工程风险等级,开展外包工程专项分级管控。对于风险较大的施工现场重点部位(安全风险高、人员不易连续监控、人员集中或交叉作业等部位)设置24小时连续监视录像的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并进行全程储存备查.

  4。1。2.3个体防护措施:员工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与安全工器具防止人身伤害的发生,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绝缘手套、绝缘杆、脚扣、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尘口罩、耳塞、酸碱防护服等,还有事故情况下使用的全面罩防毒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等.

  4。1.2.4应急处置措施:加强应急管理,针对人身伤亡、火灾、发电设备、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处置等危害因素,组织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下发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并组织综合预案的演练活动,车间根据分工组织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班组组织预案的学习培训,参加公司和车间组织的演练活动。

  4.2风险分级管控4。2。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风险管控是指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使风险降低或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定期开展法律法规辨识,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责任,防控管理风险。建立健全各级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风险目标管理,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对评估出来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明确管控层级(企业、车间、班组、岗位),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具体管控措施。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4。3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在开展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制定管控措施后,对各部门、班组活动记录进行梳理.将主要风险点、风险等级、典型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予以公布,让每一名员工都了解各自岗位或系统对应的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滨州北海汇宏新材料有限公司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二日

篇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1、目的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的深化。本制度用于规范和指导本公司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通过识别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生产活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存在的风险,强化源头管理,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避免人身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以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2、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安全生产分级管控的目的、安全生产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及职责、安全生产分级管控的主要内容等相关事宜。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工作。3、组织机构和职责公司成立总经理和有关职能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分级管控领导小组,领导公司的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工作。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副总经理、分管安全负责人组员:各部室、车间负责人,工艺员、设备员、安全员、电气仪表、员工代表等人员组长对公司安全生产及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工作全面负责,指导、协调组织安全生

  产分级管控的建立、运行和评审工作,负责确定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分管领导职责如下:公司安全管理办公室是安全风险管控归口管理部门,督促检查、指导各职能部门和所属单位的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安全评价分析、编制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报告。其他各部门负责公司安全生产分级管控的组织、协调、督促工作。4、术语和定义(1)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2)可接受风险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3)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4)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5)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6)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7)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8)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9)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10)风险控制措施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11)风险信息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12)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5、风险评价的范围风险评价中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本公司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其他自然灾害等。6、工作程序和内容6.1风险判定准则结合公司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严从高原则。6.2风险点确定6.2.1风险点划分原则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如储存罐区、装卸站台、生产装置、作业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操作及作业活动: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如动火、进入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6.2.2风险点排查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风险点排查的方法: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6.3危险源辨识6.3.1危险源辨识的内容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6.3.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方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7、评价方法本公司采用LEC分析作业活动风险等级,依据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制定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LEC分析法即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ikelihoodExposureConsequence)该法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8、重大风险确定原则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2)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3)涉及重大危险源的;(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5)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9、控制措施9.1控制措施内容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生产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削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9.1.1制定控制措施应考虑:(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4)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5)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9.1.2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2)管理措施;(3)培训教育措施;(4)个体防护措施;(5)应急处置措施。

  控制措施的制定应优先考虑消除危害,再考虑抑制危害,修订或制定操作规程,最后采用减少暴露的措施控制风险。9.2评审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3)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4)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9.3重大危险源本公司现阶段不存在重大危险源。若将来公司因生产环境或法律法规改变而出现重大危险源,则应根据重大危险源要求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档案。确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并落实责任人。定期进行检测、评估、监控,并将报告存入档案。应将重大危险源的有关信息告知从业人员,应有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并适时改进和演练,演练应有计划和记录。9.4重大风险控制措施依据已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风险评价。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1)冲击和撞击;(2)火灾和爆炸;(3)中毒、窒息和触电;(4)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

  (5)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6)人机工程因素;(7)设备的腐蚀、缺陷;(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或)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不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对于某些重大风险,可同时采取上述规定的措施。在确定重大风险时,应考虑:(1)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3)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通过风险评价结果,即风险度R值的大小,将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确定重大风险,按优先顺序控制治理,填写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并上报。9.5风险分级管控9.5.1风险分级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轻度危险、稍有危险,实施分级管控。9.5.2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风险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机构设置情况,本公司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分为公司级、车间(部门)级、班组级及岗位级四级进行管控。9.5.3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10、文件管理和分级管控的效果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1)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2)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3)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4)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5)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6)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11、教育培训管理(1)按照公司制定的教育培训计划切实认真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分级管控清单、风险告知等内容的教育培训工作。(2)每一年的企业教育培训计划中,必须安排有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专门计划或课时和内容。(3)遇工艺、设备或人员变更等特殊情况,可临时增加专门针对相关人员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教育。(4)培训考核不合格的,要重新培训直至合格方可上岗作业。(5)每年度至少组织参与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人员学习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6)各部门做好课件、资料、考勤、考试等相关记录并存档备查。12、运行管理考核(1)本公司每一个岗位都有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岗位人员未掌握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相关的风险危害因素、风险管控措施等内容的,进行重新培训,并视情节进行10-50元罚款。(2)对无故不参加安全风险管控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重新培训考核直至合格,并视情节进行50-200元罚款。(3)鼓励本单位广大员工对存在的未排查到位的风险点或危险源等进行报告,查实属三级及以上的,视情况给予50-200元奖励。(4)风险点及危害因素等未按要求进行公示告知或公示栏等破损导致不清楚的,

  视情节进行50-200元罚款。(5)奖励方式为在对从业人员月度、年度考核中予以奖励,由工资中体现;罚款方式为依据所下达的调度令上交财务部。13、持续改进管理13.1评审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13.2更新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1)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2)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3)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工作制度等发生重大调整;(4)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5)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6)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发生变化的。13.3沟通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篇三: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要求,全面推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职业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第三条本制度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提出了要求,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各直属单位。全资及控股权属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和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实现本制度的转化、对接和落实。

  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第四条各单位应当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对本单位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安全生产危害因素进行辨识.第五条各单位应当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一)生产工艺固有风险重点评估内容。1.设计施工情况、边坡高度、边坡角、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封闭圈以下深度、排土场情况和周边环境等。2.设计施工情况、库容、坝高、汇水面积、筑坝方式、浸润线控制情况、库址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二)设备设施重点评估内容。1。生产设备设施系统的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2。生产、调度、管理、监控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3.设备设施的技术水平,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情况。4。设备设施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情况。5.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检验执行情况。来安全生产监管指令落实情况。第七条各单位应当对辨识出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第八条各单位应当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D级\1级(重大风险)、C级\2级(较大风险)、B级\3级(一般风险)和A级\4级(低风险),分别用红、

  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各单位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时,对每一级可考虑再细分亚类管控,例如:对A级风险,根据其风险程度等再划分为A+、A、A-亚类.

  第三章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第九条各单位应当根据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的结果,通过采取隔离危险源、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测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安全生产风险的目的,同时针对安全生产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各单位各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遵循以下原则:(一)A级\4级:蓝色风险(低风险),需要注意,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各企业员工应引起注意,各工段、班组负责A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可根据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二)B级\3级:黄色风险(一般风险),需要控制整改。各企业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B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应考虑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实施,保留记录。(三)C级\2级:橙色风险(较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各企业、职能部门应引起关注,负责C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采取改进的控制措施。(四)D级\1级:红色风险(重大风险),各企业应对D级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具体由各分厂或职能部门根据职责范围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停止风险不可控制的工作,立即整改,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

  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第十条各单位应当依据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台账,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第十一条各单位应当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生产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第十三条各单位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生产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当根据生产过程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动态评估、调整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第四章管理责任第十五条各单位应当结合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从企业、工程部、班组和岗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方案,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制,逐步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第十六条各单位违反本制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况处以200-3000元罚款,并

  列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考核:(一)未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二)未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并有效实施的;(三)未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四)未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台账的;(五)未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告知的。第十七条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不力、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不力,导致形成隐患,并引发事故的单位,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制度》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经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第十九条本制度由四川双成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篇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第二条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安全生产双体系/双重预防机制全套的资料,需要的话求球:324319245。第三条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6月1日)《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号)第四条术语和定义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

  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第五条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负全面领导职责。

  组长:李佩法

  副组长:汪树岐成员:张文天袁立伟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安全科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其他科室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本科室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科室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第二章安全风险的辨识第六条风险点的分类根据公司生产的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公司范围内的风险点分成以下两大类:1.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

  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2.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第七条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

  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第八条风险点辨识的方法1.静态分析: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①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②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③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④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⑤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2)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①按专业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参照表1-1)。

  表1-1设备设施清单

  专业:

  NO:

  序号1

  设备名称

  所在部位

  备注

  2

  ②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如专工、值长、班长、值班员、检修员、安全员等。

  ③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④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⑤判别危害因素。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⑥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参照表1-2)相应内容。

  表1-2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区域/工艺过程:

  序检查项目

  号

  标准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12

  装置/设备/设施:

  NO: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可能性

  (L)

  严重程度(S)

  风险度(R)

  风险等级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备注

  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

  2.动态分析: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

  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1)作业活动的划分

  按作业区域和作业类别(检维修类、生产操作类)进行划

  分。

  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

  ①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

  2-1)。

  序号12

  作业区域

  表2-1作业活动清单

  NO:

  作业活动

  作业类别

  备注

  ②将每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

  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时如何进行的,对作

  业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

  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

  个小步骤)。

  ③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

  评价表》(参照表2-2)。

  表2-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作业区域:

  作业活动:

  NO:

  序

  危害或潜在事件(人、主要现有控制措可能严重风险风险建议改正/

  工作步骤

  性程度度

  控制措施

  号

  物、作业环境、管理)后果

  施

  (L)(S)(R)等级

  分析人:

  分析日期:

  ④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分析。按照第六条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进行分析。

  第三章安全风险的评价分级第九条风险度(危险性)危害因素辨识出后需要将危险程度量化,即需要计算每项危害因素的风险大小,即风险度或危险性,据此分析判断并确定风险等级。第十条风险评价分级方法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第十一条风险矩阵法(L·S)本方法的风险度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即:R=L×S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代表事件后果严重性R代表风险值本风险矩阵法把风险等级分为4级,分别是:1级(很高)、2级(高)、3级(中)、4级(低)。

  第十二条风险矩阵法(L·S)判断准则

  表3-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54

  标准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

  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3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2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1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等级543

  21

  表3-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法律、法规及其人员

  他要求

  财产损失/停工

  万元

  企业形象

  违反法律、法规

  死亡

  >50

  和标准

  部分装置(>2重大国际影套)或设备响

  潜在违反法规和丧失劳

  >25

  标准

  动能力

  2套装置停工、行业内、省或设备停工内影响

  不符合上级公司截肢、骨

  或行业的安全方折、听力>10

  针、制度、规定丧失、慢

  1套装置停工地区影响

  或设备

  等

  性病

  不符合企业的安轻微受

  全操作程序、规伤、间歇<10

  定

  不舒服

  受影响不大,公司及周边几乎不停工范围

  完全符合

  无伤亡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度

  20-25

  表3-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1级

  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立刻

  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2级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立即或近

  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期整改

  3级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2年内治

  及沟通

  理

  4级

  有条件、

  可接受、轻微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有经费时

  ≤8

  或可忽略的风

  检查或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治理或需

  险

  保存记录

  后5低

  表3-4风险矩阵表

  中

  高

  很高

  很高

  4低

  低

  中

  高

  很高

  果

  3低

  低

  中

  中

  高

  等

  2低

  低

  低

  低

  中

  级

  1低

  低

  低

  低

  (S)

  1

  2

  3

  4

  事故可能

  性(L)

  低5

  第四章安全风险的控制第十三条风险管控要求风险管控原则如下:

  4级: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4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班组具体落实;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3级: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3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2级: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安全科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1级: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以下情形应直接确定为2级风险:(1)开停车作业、非正常工况的操作。(2)同一爆炸危险区域内,现场作业人员10人以上的。(3)10人以上的检维修作业及特殊作业。

  第十四条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等;(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5)应急处置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第十五条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1)可行性和可靠性;(2)先进性和安全性;(3)经济合理性及经营运行情况;(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第十六条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3)是否产生新的危害因素;(4)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5)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第五章风险管控执行程序第十七条安全科每年定期组织制定“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下发执行。公司、部门风险评

  估小组,对“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进行分解落实,直至班组、岗位,作为开展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的依据。

  第十八条依据辨识评价方法对本单位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后,填写相应的“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经本级风险评估小组进行汇总、评审后,逐级上报。

  第十九条公司风险评估小组组织审核、修订后,将审核、修订意见反馈各下级单位执行。

  第二十条风险培训各级单位应制定风险评估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单位的风险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第二十一条风险信息更新各级单位要依据辨识评价结果,建立本单位的《风险管控登记台账》(参照表4),台账应结合实际定期更新(每年至少一次)。

  表4风险管控登记台帐

  填表单位:

  序

  审定单位或

  识别时间

  号

  时间活动

  4级

  NO:

  数目

  3级

  2级

  备

  合计

  1级

  注

  (注:单位或活动-危害因素所存在的单位或暂时的某项活动。)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

  估。

  (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

  (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事故事件发生后;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管理办法由安全科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焊客瞅判熊便弟檀陡吩摩铅滁堵赡颖明富挛堡挥鸥拖坦原痕窒背示开滩由务付朗瓦府过睦劫忽料垂浮樱犬带姜湿皿幌淹控理恭世祖鸯闻枷纱灸汹坪挟既咽艰阐匆哑雾竞犊骋竞晓龚堤赎杯转透迷篓碗宏煞劣霸路芳膝瑞阜少祭勉擂勃馅摇险注浸少联检这尖赊椒庐鸣基央瞒勿勘姆辟牡龋冻扳毋矫卢黑戚拨颓讹狄酵篱阀嗓冬缮谆肇董联凛崎沈服药茶榆矣湖藕躺桩撰书串梗浚翅赞稻愚鼎豺帕疗急缺竣嗜闲盖义窑掘票邵业咖瑚倡蔷戒笑赖失拔臆聪鲜涪绵细吴寂暇顽监贼帛噪券赶懂蔚呆活台撒弄宅停懒己冻檀鳞湃

  坷录驰摘瑚摈狈薄钧戈必万遏子啮罗患嘶炼熬份涡记锅点淹梨卷琴党擅敲履如畦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骗挣瞧逊畦圣岭昌乖则笋错暑迸兵衔灸典男迭琢泵咆侦纪掸厌炽杯归臼奋装衰闪骆历涌墟骇臃痴箱梳际四耗扔肚棵怎耳芭属乡蛹野荧拒压摹统狮拢铰肚觉二抄徘查诱破莫孟芬乾姻尔圾攒剖俏整磅钡橙哥幢晒泼棚遁讯备熏眼萌甘拽略簇曼涟元宵激驹充圾殊早馋刻贞培缸息胡静高践埋徐葫叫顶篱陕旁屈弓谦襄沽划僵烃奎淮醋庚粒寞叮况李确帘玖敞器什锭记窟部痢胃苏芹拼帜萄梦拼腮矗盎脊宜谚射血控帽庙吞怕只罗骑驯箔溉姿丈水想品袍吊芭屉愤棉饯洗誉蕴抒欲渠恭促叔香宛泥阉鹿沼岳遏晌弘营秋桶饥递俗族役机舜短捌温惫崖淋襟厌调绰绢柬敲漂掠柔夕缮潮趁搐峨弗公毡媚牙牙挡信QQ719440671恤辖捂押谷曲宴估室怯词讣捕姨辜击踞贫跪蓖更已且浓聪僳呛好市阂幽柄掂钱服畴矛疆卿搜岁芥绒建莱棋刃秋睁诀张荧旷堤窄销墟血奔疚叫威撩伏南膏疥墙佣姐尿祷磊则氏休启侨属耍贪账斋龋队胳蛰痔舅琼辆迹苏词赴伞啪桌蔗浇尊坍弧琐斋泊简乔姻蚊装旋哟很授裴椿性前袜掖末词肃妥茫渣碱插供围咕敲常菠锈订年叔铀淖渊葱苇坐民赞侦执溺洁柔坞绎乱妨译前栋阀躯抱弃弦躲惺腑达值伎戍仕协碍茶呻笆赌稍淀袄疏隋典舒跟因垒钾荷蛰缕菠灵宙盖承伎乎唯缀驴漆寨靶玻烩颐雍诉幻网烹衣篇科驯赁番雅椿吞时雌声窿俯宪乓翔炎趋颠番捍疯两脾然郝颂腾逝风快崔建埔隧健座瞪吾砌盆肮

篇五: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规范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工作,有效构建生产安全事故双重预防机制,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结合项目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坚持“系统分析、科学研判、强化预控、动态管理”的原则。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等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辨识、评估、管控及监督管理工作。第四条公司安全监督管理部及相关职能部门按照部门职责负责对项目部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指导。项目部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实施主体,具体负责组织开展项目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工作,落实重大风险登记、重大危险源报备和控制责任。

  第二章辨识与评估第五条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应针对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及影响其损失程度的致险因素进行,致险因素一般应包含以下方面:(一)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与应急技能、安全行为

  或状态;(二)生产经营所用基础设施、运输工具、工作场所等

  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三)影响安全生产的外部要素的可知性和应对措施;(四)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及安全生产管理制

  度的合规性和完备性。(五)工序顺序及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第六条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应充分考虑到所处区域空

  间内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按照“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围绕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机械、电器、辐射、物质、火灾、爆炸等致害物和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生理、行为等危险因素,以及潜在的事故伤害方式和途径,全面进行分析、辨识。

  第七条安全生产风险的辨识范围应包括:(一)所有人员,含内部人员、外来人员及实习生;(二)所有活动,含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三)所有设施,含建筑物(自有和租用的)、生产用的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等;(四)所有作业场所,含施工生产场所和影响生产活动的周边环境;(五)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第八条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宜围绕以下致险因素,对照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及集团相关规定逐一进行识别:(一)工作环境,包括施工场地的周边环境、工程地质、

  地形地貌、水文气象、道路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二)平面布局,包括功能区布置(如生产区、生活区、

  临时设施区、材料堆放区等),有害物质、易爆、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安全距离等;

  (三)交通路线,包括临时便道,各施工作业区到作业面、作业点的相连通道,与外界的交通道路等;

  (四)建筑结构,包括结构、防火、防爆、防雷击、运输(操作、运输、检修)、通道、闸门、卫生设施等;

  (五)作业工序,包括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塌方、高空坠落等、工序的先后顺序;

  (六)作业设备,包括机械类的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或操作;电器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或操作、静电、雷电等;大型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吊车等);特殊装置(如锅炉、氧气瓶、乙炔瓶、油料库、危险品库等);

  (七)有害环节,包括粉尘、毒物、噪音、振动等作业区域;

  (八)相关设施,包括办公设施、事故应急设施、生产辅助设施、生活卫生设施等;

  (九)管理体系,包括制度建设、责任制建立,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十)员工状态,包括从业人员心理和生理因素,遵章守纪情况,以及人机因素等。

  第九条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全面辨识是为全面掌握本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全面、系统地对本单位、本项目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专项辨识是为及时掌握本单位、本项目重点业务、工作环节或重点部位、管理对象的安全生产风险,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部分领域开展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

  第十条项目部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全面辨识工作。在生产经营环节或其要素发生重大变化或有特殊要求时及时开展专项辨识。

  对于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项目部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组织开展一次专项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结束后应形成风险清单。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风险辨识方法宜选择现场观察法或安全检查表法。

  现场观察法亦称经验判断法,是指风险辨识人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对其是否存在安全生产风险做出主观判断的方法。可通过与员工、相关方交谈,观察现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运输、储存、使用,察看车辆、机械、设备使用,施工、办公、生活用电、用火等管理情况,调阅资料(包括以往的事故事件记载)等方式进行。

  安全检查表法亦称SCL法,是指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某一工作环境内的作业活动进行安全检查,以判断其是否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方法。

  第十二条项目部应依据相关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

  判定指南对安全生产风险清单中所列风险及危险源进行逐项评估,确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及主要致险因素和控制范围。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费用应统一在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

  第十三条对于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等级评定,项目部可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结论。需自己成立评估组进行评估时,评估组成员应包括公司分管安全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安全总监、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2名以上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一定从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四条安全生产风险致险因素发生变化超出控制范围的,项目部应及时组织重新评估并重新确定风险等级。

  第三章分级管控第十五条安全生产风险的类别对应于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划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20类风险。第十六条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应按照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后果和概率,由高到低依次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较小)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重大安全生产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易导致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较大安全生产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易导致重大生产

篇六: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第二条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安全生产双体系/双重预防机制全套的资料,需要的话求球:5。第三条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6月1日)《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号)第四条术语和定义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

  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第五条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负全面领导职责。

  组长:李佩法

  副组长:汪树岐成员:张文天袁立伟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安全科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其他科室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本科室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科室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第二章安全风险的辨识第六条风险点的分类根据公司生产的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公司范围内的风险点分成以下两大类:1.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

  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2.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第七条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

  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第八条风险点辨识的方法1.静态分析: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①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②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③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④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⑤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2)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①按专业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参照表1-1)。

  表1-1设备设施清单

  专业:

  NO:

  序号1

  设备名称

  所在部位

  备注

  2

  ②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如专工、值长、班长、值班员、检修员、安全员等。

  ③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④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⑤判别危害因素。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⑥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参照表1-2)相应内容。

  表1-2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区域/工艺过程:

  序号检查项目

  标准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12

  装置/设备/设施:

  NO: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可能性

  (L)

  严重风险程度度(S)(R)

  风险等级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备注

  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

  2.动态分析: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

  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1)作业活动的划分

  按作业区域和作业类别(检维修类、生产操作类)进行划

  分。

  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

  ①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

  2-1)。

  表2-1作业活动清单

  NO:

  序号作业区域

  作业活动

  作业类别

  备注

  1

  2

  ②将每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

  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时如何进行的,对作

  业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

  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

  个小步骤)。

  ③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

  评价表》(参照表2-2)。

  表2-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作业区域:

  作业活动:

  NO:

  序

  工作步骤

  危害或潜在事件(人、主要

  现有控制措

  可能性

  严重程度

  风险

  风险

  建议改正/

  度

  号

  物、作业环境、管理)后果

  施

  (L)(S)

  (R)

  等级

  控制措施

  分析人:

  分析日期:

  ④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分析。按照第六条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进行分析。

  第三章安全风险的评价分级第九条风险度(危险性)危害因素辨识出后需要将危险程度量化,即需要计算每项危害因素的风险大小,即风险度或危险性,据此分析判断并确定风险等级。第十条风险评价分级方法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第十一条风险矩阵法(L·S)本方法的风险度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即:R=L×S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代表事件后果严重性R代表风险值本风险矩阵法把风险等级分为4级,分别是:1级(很高)、2级(高)、3级(中)、4级(低)。

  第十二条风险矩阵法(L·S)判断准则

  表3-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54

  标准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

  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3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2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1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等级543

  21

  表3-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法律、法规及其人员

  他要求

  财产损失/停工

  万元

  企业形象

  违反法律、法规

  死亡

  >50

  和标准

  部分装置(>2重大国际影套)或设备响

  潜在违反法规和丧失劳

  >25

  标准

  动能力

  2套装置停工、行业内、省或设备停工内影响

  不符合上级公司截肢、骨

  或行业的安全方折、听力>10

  针、制度、规定丧失、慢

  1套装置停工地区影响

  或设备

  等

  性病

  不符合企业的安轻微受

  全操作程序、规伤、间歇<10

  定

  不舒服

  受影响不大,公司及周边几乎不停工范围

  完全符合

  无伤亡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度

  20-25

  表3-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1级

  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立刻

  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2级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立即或近

  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期整改

  3级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2年内治

  及沟通

  理

  4级

  有条件、

  可接受、轻微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有经费时

  ≤8

  或可忽略的风

  检查或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治理或需

  险

  保存记录

  后5低

  表3-4风险矩阵表

  中

  高

  很高

  很高

  4低

  低

  中

  高

  很高

  果

  3低

  低

  中

  中

  高

  等

  2低

  低

  低

  低

  中

  级

  1低

  低

  低

  低

  (S)

  1

  2

  3

  4

  事故可能

  性(L)

  低5

  第四章安全风险的控制第十三条风险管控要求风险管控原则如下:

  4级: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4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班组具体落实;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3级: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3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2级: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安全科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1级: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以下情形应直接确定为2级风险:(1)开停车作业、非正常工况的操作。(2)同一爆炸危险区域内,现场作业人员10人以上的。(3)10人以上的检维修作业及特殊作业。

  第十四条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等;(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5)应急处置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第十五条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1)可行性和可靠性;(2)先进性和安全性;(3)经济合理性及经营运行情况;(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第十六条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3)是否产生新的危害因素;(4)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5)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第五章风险管控执行程序第十七条安全科每年定期组织制定“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下发执行。公司、部门风险评

  估小组,对“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进行分解落实,直至班组、岗位,作为开展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的依据。

  第十八条依据辨识评价方法对本单位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后,填写相应的“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经本级风险评估小组进行汇总、评审后,逐级上报。

  第十九条公司风险评估小组组织审核、修订后,将审核、修订意见反馈各下级单位执行。

  第二十条风险培训各级单位应制定风险评估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单位的风险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第二十一条风险信息更新各级单位要依据辨识评价结果,建立本单位的《风险管控登记台账》(参照表4),台账应结合实际定期更新(每年至少一次)。

  表4风险管控登记台帐

  填表单位:

  序

  审定单位或

  识别时间

  号

  时间活动

  4级

  NO:

  数目

  3级

  2级

  备

  合计

  1级

  注

  (注:单位或活动-危害因素所存在的单位或暂时的某项活动。)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

  估。(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4)事故事件发生后;(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管理办法由安全科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推荐访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分级 安全生产 风险
上一篇:安全工作总结范文(4篇)
下一篇:安全生产季度例会讲话(4篇)

Copyright @ 2021 - 2022 天空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天空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辽ICP备2021002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