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动员部署会6篇

来源: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22-11-09 08:35:04 来源:网友投稿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动员部署会6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动员部署会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状况的汇报  依据会议安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动员部署会6篇,供大家参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动员部署会6篇

篇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动员部署会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状况的汇报

  依据会议安排,现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状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2021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落实落实县委、县政府布暑要求,保持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守住底线,防返贫致贫机制有效健全。保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靶向施策。抓好预警监测,建立乡村低收入人群信息比对工作联动机制,分类设定“红黄〞监测标准,强化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每月常态化展开动态监测排查和低收入人口扶持。截至目前,全县共发现XX户XX人符合监测标准的突发严重困难户。同时,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展开督导排查,实现动态清零。抓好重点扶持,对患大病和无发展能力的,强化乡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

  合性兜底保证措施。目前,全县XX名已脱贫人口中,XX人获低保保证,XX人获特困供养保证;XX名边缘易致贫人口中,XX人纳进低保保证,XX人纳进特困供养保证。

  二是深入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稳定。保持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主要途径,拓展提升收入水平。抓好产业扶持,XX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XX户,XX户脱贫户发展XX个自种自养项目且达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抓好稳岗就业,大力实施“春风行动〞,全县脱贫劳作力已务工就业XX人,占比去年XX%,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XX个,和去年基本持平。抓好资金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实施、早建成、早见效。全县共安排各级各类资金XX万元,全部匹配到位。截至8月31日,全县共匹配衔接资金项目数90个。项目已开工数XX个,开工率XX%,其中已完工XX个;已拨付资金XX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支出率XX%。

  三是健全机制,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有序推动。调整县扶贫工作机构设置,县扶贫办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6月XX日与市里同步挂牌。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政策,谋划制定“2+N〞政策体系,出台《关于落实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看法》《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扶持机制的实施看法》等文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持过渡期内主要扶持政策总体稳定。及时调整充实扶持力量,在原有XX个驻村工作队基础上增加XX个队,

  第八批选派干部驻村已全部到位展开工作。二、存在的问题和不够虽然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

  衔接工作取得显然成效,但从7月份省乡村振兴局组织的暗访调研以及平常我们督查暗访状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不够。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乡村干部认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有撤摊子、松口气的想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熟悉不够,对新形势新要求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办法不多。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力度减弱,对乡村基层的督导指导不够,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二是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扶持责任人联系群众较少,甚至没有走访和询问;集中排查流于形式,网格化管理不完善,监测对象排查不彻底,台账资料不规范,问题整改没有针对性。三是“三保证〞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不到位。部分拆迁农户现有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是危房,部分脱贫户前几年搬入新房后原有老房至今未拆掉。部分农户因乡村建设出现供水管网损坏导致供水不够等。四是精准扶持不到位。制定的扶持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扶持措施不及时,更多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长时间都没有落地。五是重点工作推动不到位。衔接资金项目不愿谋划、不会谋划,有的乡村进度滞后,长时间没有进展;动态监测中对符合条件的农户不愿报,又没有跟进

  扶持措施,甚至不管不顾;有的村公益性岗位管理不规范,未按时签订协议,无纸质考勤记录、管理办法;部分乡镇今年以来的发放的小额贷款为0,进度缓慢;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扶贫手册未及时更新,户档资料更多停滞在去年的内容。六是资金项目管理不到位。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村里未规范建立台账。七是乡村建设不到位。部分村存在改厕建后管护不到位,有的村组不通水泥路,一下雨泥烂路滑。部分农户家中杂物乱放,人居环境较差,没有形成优良的卫生习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为乡村振兴部门来说,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然是首位的工作,是必需完成的政治任务。我们将严格落实上级布暑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好机制、好措施,高质量推动衔接期内各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抓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进一步强化网格化动态监测,结合“两不愁三保证〞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履行程序纳进监测对象并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扶持。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坚持常态化联系扶持,持续填写扶持手册,保证在10底前所有扶持措施全部落实到位。二是进一步抓好“三保证〞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强化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两不愁三保证〞和饮水安全

  的排查力度,全面摸清底数,发现问题马上整改,做到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证〞和饮水安全底线,继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进一步抓好乡村低收入人口扶持。县乡村振兴局会同民政、卫健、医保、人社、教体、信访委等部门强化协作配合,执行信息月报送制度,做好低收入人口信息比对,对发现的困难人群,要及时执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分层分类实施扶持措施,实现对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点的早发现、早研判、早扶持、早清零。

  四是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依托XX等特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继续做实乡村特色产业,深入消费扶持,贯穿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稳定增收,让农民富起来。

  五是进一步抓好稳岗就业。认真落实稳岗就业各项政策措施,保证“两个不低于〞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摸清脱贫劳作力务工就业相关信息,保证系统录入数据与相关人员务工就业实际坚持一致。积极展开技能培训和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不断提升就业技能,保证“按必须设岗、

  以岗定员、岗必须互选、人岗匹配〞。六是进一步抓好扶贫资产管理。全面摸清扶贫资金

  项目底数,严格执行扶贫资产“运行、维护、处置〞管理制度,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定期对扶贫资产运行状况进行核查,做到账实相符。建立经营性扶贫资产经营主体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核查经营状况,消除经营性扶贫资产风险漏洞,严防资产流失和侵占,保证长期发挥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七是进一步抓好金融扶持。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的宣扬解读和落实落实,持续推广“一自三合〞信贷模式,对有资金必须求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监测对象展开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保证应贷尽贷。

  八是进一步抓好社会扶持。全力做好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保证驻村工作队履行好使命。深入县域结对扶持,与XX县共同谋划中长期扶持规划,展开多层次、多类别干部挂职和人才交流。展开定点扶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施行活动,定期展开走访慰问、救助扶持,凝集全社会扶持力量。九是认真做好迎接后评估工作。今年11月-12月之间国家和省将展开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是把前几年的第三方评估和交际考核结合起来,在总体要求、结果运用等方面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差别不大,是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硬性考核。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

  重视,像对待脱贫攻坚考核一样来对待此次后评估工作,紧紧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果巩固4个方面10项指标〔即“两不愁三保证〞和饮水安全、防止返贫监测和扶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四个不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就业稳岗、乡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扶持、产业发展、收入支出变化、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保证今年底后评估工作不出问题。

  

  

篇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动员部署会

  XX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排查、大

  整改、大提升”工作实施方案

  为落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确保衔接期内后评估工作取得好成效,经镇党委、政府领导同意,决定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XX、XX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任务,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为抓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在全镇集中开展一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大排查,进行一次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大整改,全面查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找准工作短板和薄弱环节,实行边查边改,抓紧补差补缺,做到目标再明确、措施再精准、责任再落实、成效再提升,真正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

  决,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全面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工作内容(一)大排查责任落实是否到位紧紧围绕全镇所有困难群众不出现返贫、致贫风险核心任务,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巩固成效等四个方面,全面排查漏洞缺项,切实巩固拓展我镇脱贫攻坚成果。1.主体责任是否落实方面。各村(社区)是否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长效机制,是否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否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否落实村(社区)主要负责人继续亲自抓、振兴专干具体抓,定期研究推进重点难点工作,各村(社区)是否配备了专职乡村振兴专干。(责任单位:各村(社区))2.部门责任是否落实方面。是否专题研究部署本行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情况。是否围绕政策供给、政策执行和监测预警联合发力。国家、省、XX市、XX市方面已优化调整了过渡期内脱贫攻坚主要政策,主要涉及教育、医疗、住房、水利、民政、产业、就业、易地搬迁后扶、驻村帮扶、财政、交通、生态、土地、金融等方面,镇直有关行业部门是否对标上级要求逐

  一梳理,跟进出台本行业部门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是否持续督促各村(社区)抓好落实。(责任单位:镇农组办、经发办、XX财政分局、XX教育集团、计生办、合医办、劳保所、民政办、公路站、建设分局、乡村振兴办、林业站、水利站、农业站、国土所、各村(社区))

  3.帮扶责任方面。是否认真落实中央办公厅《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是否按需选派驻村工作队或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是否达到3人以上。是否按要求对驻村工作队进行培训。驻村帮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是否严格驻村工作队员选派和管理,是否建立健全不能胜任工作队员召回机制。是否坚持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制度,继续保持与已脱贫人口的结对关系,对新识别的监测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是否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是否优先安排领导干部重点结对帮扶。(责任单位:镇农组办、各村(社区)、驻村帮扶选派单位)

  4.监管责任方面。是否压实监管责任,严格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工作。是否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明察暗访、调度推进、定期通报、分类考核等机制。(责任单位:镇纪委监委、乡村振兴办、各村(社区))

  (二)大排查政策落实是否到位重点排查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特困户、大病重病户、重度残疾户,低收入人群等。对外出务工、整户不在家的农户,可采取电话、视频调查等形式开展排查。1.教育方面。是否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情况。对义务教育阶段因厌学辍学等问题是否建立台账,对因身体原因不能正常上学的脱贫家庭学生是否送教上门或办理休学手续。农村脱贫家庭学生、低保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含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以及监测对象家庭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是否实现应助尽助。2021年春季学期“雨露计划”补助是否发放到位。(责任单位:XX教育集团、乡村振兴办、各村(社区))2.基本医疗方面。是否稳妥推进健康医疗政策保障平稳过渡。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重性精神障碍等)家庭医生签约是否应签尽签、服务到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是否参加2022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防贫保是否购买到位。大病保险等医疗保障政策是否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支付。是否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有效化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责任单位:镇合医办、XX财政分局、各村(社

  区))3.住房安全方面。是否按照“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

  原则实施动态监测,是否存在危房住人或现住房屋存在透风漏雨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是否存在因灾导致住房倒塌情况,是否及时将动态新增危房和因灾致危农房等纳入改造范围,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安全问题。(责任单位:镇建设分局、各村(社区))

  4.饮水安全方面。是否存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问题。是否建立供水保障管护机制。是否制定并落实自然灾害等缺水应对预案措施。是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排查,提升保障水平。(责任单位:镇水利站、各村(社区))

  5.兜底保障方面。是否制定出台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措施文件。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是否达到省定最低指导标准水平。是否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是否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继续落实好低保、特困供养、养老、重病重残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责任单位:镇民政办、劳保所、各村(社区))

  (三)大排查工作落实是否到位1.监测帮扶机制情况。是否制定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是否按要求建立镇村组四级网格,相关部门每月监测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是否及时、全面、精准,摸排是否存在走过场搞形式,对符合条件的是否及时纳入监测范围,

  

篇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动员部署会

  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像对待脱贫攻坚考核一样来对待此次后评估工作紧紧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果巩固4个方面10项指标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四个不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就业稳岗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产业发展收入支出变化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底后评估工作不出问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2021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守住底线,防返贫致贫机制有效健全。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靶向施策。抓好预警监测,建立农村低收入人群信息比对工作联动机制,分类设定“红黄”监测标准,强化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每月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排查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截至目前,全县共发现XX户XX人符合监测标准的突发严重困难户。同时,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开展督导排查,实现动态清零。抓好重点帮扶,对患大病和无发展能力的,强化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目前,全县XX名已脱贫人口中,XX人获低保保障,XX人获特困供养保障;XX名边缘易致贫人口中,XX人纳入低保保障,XX人纳入特困供养保障。二是深化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稳定。坚持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主要途径,拓展提升收入水平。抓好产业帮扶,XX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XX户,XX户脱贫户发展XX个自种自养项目且达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抓好稳岗就业,大力实施“春风行动”,全县脱贫劳动力已务工就业XX人,占比去年XX%,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XX个,和

  1

  去年基本持平。抓好资金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实施、早建成、早见效。全县共安排各级各类资金XX万元,全部匹配到位。截至8月31日,全县共匹配衔接资金项目数90个。项目已开工数XX个,开工率XX%,其中已完工XX个;已拨付资金XX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支出率XX%。

  三是健全机制,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有序推进。调整县扶贫工作机构设置,县扶贫办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6月XX日与市里同步挂牌。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政策,谋划制定“2+N”政策体系,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及时调整充实帮扶力量,在原有XX个驻村工作队基础上增加XX个队,第八批选派干部驻村已全部到位开展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虽然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从7月份省乡村振兴局组织的暗访调研以及平时我们督查暗访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不足。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乡村干部认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有撤摊子、松口气的想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形势新要求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办法不多。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力度减弱,对乡村基层的督导指导不够,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二是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帮扶责任人联系群众较少,甚至没有走访和电话询问;集中排查流于

  2

  形式,网格化管理不完善,监测对象排查不彻底,台账资料不规范,问题整改没有针对性。三是“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不到位。部分拆迁农户现有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是危房,部分脱贫户前几年搬入新居后原有老房至今未拆除。部分农户因农村建设出现供水管网损坏导致供水不足等。四是精准帮扶不到位。制定的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帮扶措施不及时,更多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长时间都没有落地。五是重点工作推进不到位。衔接资金项目不愿谋划、不会谋划,有的乡村进度滞后,长时间没有进展;动态监测中对符合条件的农户不愿报,又没有跟进帮扶措施,甚至不管不顾;有的村公益性岗位管理不规范,未按时签订协议,无纸质考勤记录、管理办法;部分乡镇今年以来的发放的小额贷款为0,进度缓慢;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扶贫手册未及时更新,户档资料更多停滞在去年的内容。六是资金项目管理不到位。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村里未规范建立台账。七是乡村建设不到位。部分村存在改厕建后管护不到位,有的村组不通水泥路,一下雨泥烂路滑。部分农户家中杂物乱放,人居环境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为乡村振兴部门来说,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然是首位的工作,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我们将严格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好机制、好措施,高质量推动衔接期内各项工作。

  3

  一是进一步抓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进一步加强网格化动态监测,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履行程序纳入监测对象并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保持常态化联系帮扶,继续填写帮扶手册,确保在10底前所有帮扶措施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进一步抓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加强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排查力度,全面摸清底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到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进一步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县乡村振兴局会同民政、卫健、医保、人社、教体、信访委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实行信息月报送制度,做好低收入人口信息比对,对发现的困难人群,要及时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分层分类实施帮扶措施,实现对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点的早发现、早研判、早帮扶、早清零。

  四是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依托XX等特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持续做实乡村特色产业,深化消费帮扶,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稳定增收,让农民富起来。

  4

  五是进一步抓好稳岗就业。认真落实稳岗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两个不低于”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相关信息,确保系统录入数据与相关人员务工就业实际保持一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就业技能,确保“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

  六是进一步抓好扶贫资产管理。全面摸清扶贫资金项目底数,严格执行扶贫资产“运行、维护、处置”管理制度,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定期对扶贫资产运行情况进行核查,做到账实相符。建立经营性扶贫资产经营主体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核查经营状况,消除经营性扶贫资产风险漏洞,严防资产流失和侵占,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七是进一步抓好金融帮扶。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继续推广“一自三合”信贷模式,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监测对象开展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确保应贷尽贷。

  八是进一步抓好社会帮扶。全力做好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驻村工作队履行好职责。深化县域结对帮扶,与XX县共同谋划中长期帮扶规划,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干部挂职和人才交流。开展定点帮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救助帮扶,凝聚全社会帮扶力量。

  九是认真做好迎接后评估工作。今年11月-12月之间国家和省将开展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是把前几年的第三方评

  5

  估和交际考核结合起来,在总体要求、结果运用等方面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差别不大,是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硬性考核。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像对待脱贫攻坚考核一样来对待此次后评估工作,紧紧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果巩固4个方面10项指标(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四个不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就业稳岗、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产业发展、收入支出变化、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底后评估工作不出问题。

  6

  

  

篇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动员部署会

  迎接

  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预案

  近期各级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工作已经陆续开始,为提前做好准备,确保通过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制定预案如下。

  一、工作原则全局人员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坚持责任落实第一,尽锐出战,统筹工作,科学应对,紧紧依靠乡、村两级开展工作,确保在各级评估考核中不出问题,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工作内容1、行业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档案资料。责任人:2、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档案资料(按照村档、户档的要求整理建立)。责任人:3、脱贫户、监测户帮扶责任人帮扶情况及政策“一口清”,帮助维持干净卫生户容户貌,记录入户帮扶记录,确保脱贫户、监测户认可度。XXX责任人:第二责任人:其他重点户、不稳定户等责任人:

  4、环境卫生打扫,村容村貌保持。

  责任人:5、整理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资料袋,包括村情概况、政策要点、各脱贫户、监测户情况等内容。责任人:6、适时模拟考试,随机访谈、提问。责任人:

  

  

篇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动员部署会

  某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工

  作汇报

  **县牢牢把握乡村振兴**字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安排部署,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准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后评估”工作,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紧盯防返贫、育产业、优环境、强保障、促振兴,努力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一、紧盯返贫监测帮扶,牢牢守住底线任务。

  强化动态监测,通过乡村全面排查和部门专项核查相结合的方式,新排摸出“三类”监测户**户**人,针对风险点制定了行之有效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年纳入监测的**户**人,已全部达到风险消除标准,并按“*****”程序予以退出标注。强化排查力度,在已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排摸、风险隐患排查和旱情洪涝抗灾救灾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县**个行政村、****户开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排查”,发现问题即知即改,确保不出现影响国家后评估的底线性问题。强化帮扶措施,针对监测户户内实际情况,扶持**户发展产业,组织外出务工**人,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人,落实小额信贷**户**万元,调整纳入低保***户。

  强化业务练兵,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梳理汇总政策业务类知识***条的题库推送乡村两级,举办县级培训班**次,培训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余人次。

  二、持续落实政策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义

  务教育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脱贫户和监测户中***名义务段学生全部享受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补助。医疗保障方面,***人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全部参保,符合条件的***人全部资助;对***人次患病住院脱贫人口报销***万元,比例达到**%。住房安全方面,完成全县农村房屋隐患排查和抗震性能鉴定,新建改造抗震房屋**户,加固房屋***户。饮水安全方面,投资***万元用于人饮工程管道维修和冻管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

  *.保持工作总体稳定,确保力度不减。全面落实“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的工作要求,持续抓好巩固成果工作。一是人员力量稳定。全县扶贫系统人员力量持续加大,县级扶贫机构继续借调了*名工作能力强、素质高的年轻干部脱产从事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工作,县财政****年配套**万元工作经费。乡镇扶贫工作站在保持原有乡镇党委副书记担任工作站长的基础上,*个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安排了*名以上协管领导和*名以上的扶贫专

  干,继续落实了保证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工作经费。村级扶贫工作室在原有驻村工作队、村干部的基础上,充实了*

  名年轻大学生从事信息录入工作,切实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做事、有钱办事。二是工作机制稳定。持续保持脱贫攻坚议事机制,今年以来多次召开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十大扶贫工程联席会、专题调度会研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在上级未明确前,继续按照脱贫攻坚期要求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积极落实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全力抓好脱贫成果监测工作。三是资金投入稳定。****年提前下达我县中央、省级专项扶贫资金共计划**万元,安排项目**个,县财政在****年安排**万元县级专项扶贫资金的基础上,已安排****年县级专项扶贫资金**万元,增长**%,持续加大巩固脱贫成果的资金投入力度。

  *.建全监测帮扶机制,防止返贫致贫。我县在出台的《靖安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总体指导意见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建立靖安县易致贫返贫监测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以县扶贫办牵头,县民政局、教体局、卫健委、医保局、住建局、水利局、人社局、残联、应急管理局等县行业部门和**个乡镇的沟通联络平台,每月至少开展*次比对,另外积极用好省里组织开发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加大系统使用和宣传的培训力度,重点对脱贫不稳定

  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切实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乡镇和有关部门主动对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定期走访调查,全面排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并及时建立监测台账。截止目前,我县共识别边缘易致贫户**户**人,脱贫不稳定户*户**人,做到应纳尽纳。安排了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实行每月动态监测管理,探索建立了“财政+保险+农户”的防贫保障机制,制定了《人保财险靖安分公司精准防贫保险承保方案》,县财政出资**万元,为全县农村人口购买了精准防贫保险,已落实保险理赔*人**万元,边缘易致贫户已消除风险**户**人,脱贫不稳定户**户*人已全部消除风险,确保贫困群众遇困、遇病、遇灾不返贫致贫。

  *.健全增收发展机制,持续稳定脱贫。始终把就业、产业、消费作为帮扶脱贫人口增收发展的重点,完善政策举措,强化工作落实,培育增强稳定脱贫、持续发展动能。一是做稳就业帮扶。为促进脱贫户稳定脱贫,建立了回访机制,今年对全县**周岁以下脱贫户开展了培训需求摸底,共有培训需求脱贫户**人,共**个项目,及时强化培训提升就业技能。举办现场招聘会**场和“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年

  “春风行动”网络直播招聘会。延续支持现有**家帮扶车间政策,已发放一季度务工补贴**人**万元,共吸纳脱贫劳动力**人;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个,共安置脱贫劳动力**人。截止目前,全县脱贫人口就业总人数**人,占****年度外出务工人数比例**%o二是做实产业帮扶。严格遵循从“短平快”入手,“短中长”结合的思路,进一步在脱贫攻坚期已经成熟的白茶、黄菊、油茶、笋竹林、民宿等**个特色产业帮扶项目的基础上,立足做大做强白茶、有机大米、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品牌,****年上级下达我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万元,其中产业项目安排了**万元,占比**%,加大了产业帮扶项目的投入力度。持续落实脱贫攻坚期的产业奖补和小额信贷政策激发脱贫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企业带动的参与性,目前小额信贷累计贷款**户***万元。积极依托龙头企业壮大产业品牌,全县培育省、市、县龙头企业共**家,建设了**个村级光伏电站,今年以来累计发电量*.*万度,收益**.**万元。三是做好消费帮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加强脱贫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全县建立*个消费扶贫专馆、*个消费扶贫专区,布放无人柜**台,认定扶贫产品***个,带贫消费扶贫数据库认定供应商**个,在消费扶贫江西馆上架商品**个,今年以来累计销售****万元,其中,中国社会扶贫网消费扶贫直连直报销售额**.**万元。

  

篇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动员部署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与过渡期安排

  作者:檀学文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21年第03期

  提要:本文主要从脱贫人口稳定脱贫、长期性低收入人口较快增收和共享繁荣发展视角,理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任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其基础性任务,防止返贫及新生贫困又是其底线任务,需确立精准扶贫政策的退出转型机制,并建立免于贫困的长效救助机制。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其主体性任务,不仅包括拓展已有扶贫措施以及开展临界贫困人口帮扶,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反贫困战略转型。本文指出转型目标是建立长期性低收入人口共享繁荣发展战略。据此,本文提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的两阶段安排以及衔接的基本思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中国将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与此同时,在“十四五”时期设立衔接过渡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述重大中央决策使近年来关于相对贫困和反贫困战略转型的讨论短暂地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的终结,而是为其赋予了新的背景、起点、思路以及目标指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从2018年就开始了。2020年后,由于贫困性质以及国家“三农”工作重心的根本性变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以下有时简称“两项衔接”)既是攻坚期内衔接的“升级版”,更是其“转型版”。在攻坚期内,两项衔接重点在于工作体制机制以及政策的衔接,目的是提高治理效率,为乡村振兴积累经验。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后,解决相对贫困被普遍地当作反贫困战略转型的方向,也被视为乡村振兴的一项内容①。通常来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应当意味着较

  高的脱贫质量,农村发展整体上进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解决相对贫困阶段。随着衔接过渡期的设立,防止返贫被列为重要任务,而反贫困战略仍是一个“未定型”。5年时间虽然不短,但是在新形势下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来过渡到新的反贫困战略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过渡期任务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是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实现乡村振兴,三是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实施常态化帮扶。笔者认为,目前人们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的认识都还比较含糊,缺乏长远谋划,回避相对贫困,对低收入人口的界定也不清楚。本文基于中共十九大关于到2035年和2050年的两阶段现代化进程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基本发展思路,以及贫困性质和治理形势变化规律,尤其是根据到2035年共同富裕要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发展要求,阐述“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任务,并据此对五年过渡期提出两阶段时间安排建议,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角度提出衔接的基本思路。

  巩固脱贫成果①是“十四五”过渡期的基础性任务,包括多项具体任务,其中大部分是为了延续脱贫攻坚期内的未竟事业,也需要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并与乡村振兴进行衔接。巩固脱贫成果的底线任务是防止返贫和发生新贫困,在中国建立防止贫困的长效机制。

  (一)以防止贫困为底线任务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全党全国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挂牌督战、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东西协作和消费扶贫等方式,实现到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脱贫,边缘性非贫困人口获得了监测、帮扶等预防性措施保障,扎实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目标,创造了中国减贫奇迹。巩固脱贫成果是在最低意义上对过去工作和成就的延续。对于基层来说,巩固脱贫成果主要包括两类任务:一是确保已脱贫的建档立卡人口消除返贫风险,避免发生较大规模返贫,边缘性人口不再发生较大规模的新贫困;二是延续已有的扶贫措施,包括持续抓好扶贫项目和扶贫资产管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和治理,继续为建档立卡户提供就业服务等。巩固脱贫成果对于脱贫县的意义在于使其在角色转换和工作重心转换过程中,确保稳定发展和培育内生发展能力。其中,第一项任务可界定为防止贫困,包括返贫或新生贫困,这是基础性和底线性的。其他各项巩固任务兼具延续和提高已有扶贫措施成效,为防止贫困提供资源支撑,与乡村振兴衔接等多重使命。

  对此需要回答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情况下,未来还存在发生较大规模贫困的风险吗?笔者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从现有的脱贫成效看,建档立卡户已经实现较高收入和充分“两不愁三保障”,整体返贫风险低。根据建档立卡以及脱贫攻坚普查数据,2020年贫困县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吃穿不愁,住房安全、飲水安全、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获得全面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天灾人祸、市场风险、扶贫项目不成熟等因素,一定程度上的返贫、新生贫困也将是不可避免的。各方对于防止返贫问题的高度重视,主要是基于底线思维得出的结论。但是从辩证法上,巩固脱贫成果已不再是主体性任务

  或主要矛盾,更大精力需要转向拓展脱贫成果。但是需要将防止贫困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性、底线性任务,在保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对脱贫人口、边缘性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对零星返贫和新生贫困人口及时开展灵活救助,确保没有人生活在贫困标准之下。

  (二)确定精准扶贫政策的退出转型机制目前已经确定,过渡期内将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这将有利于稳定脱贫人口对政策和帮扶工作的预期①。不仅如此,也要形成过渡期后相关政策将要逐步退出或转型的预期。衔接过渡期的跨度为5年,这样可以确保每个扶贫对象从脱贫时起都能公平地享受5年巩固提升政策,延展和制度化了“脱贫不脱政策”的做法。过渡期结束后,原有的精准帮扶政策,尤其是针对建档立卡户和建档立卡村的直接扶持政策,作为排他性的特惠政策,应当予以退出。当然退出不等于完全取消,而是要在两项衔接的框架下重新设计,使其更具普惠性特征。脱贫县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过渡期后也应当实行贫困县扶持政策的退出,并在区域发展水平和能力评估基础上,转型为新的区域发展政策。

  (三)建立防止贫困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对于既有的扶贫手段和措施来说,既是为了延续和提高已有扶贫投入成效,也是为巩固提升建档立卡人口的脱贫成效提供支撑。前已述及,过渡期后针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的精准扶持政策应当退出。但是基于防止贫困的底线目标,在精准扶持政策退出的同时,应当建立防止贫困的长效机制,实现历史性免于绝对贫困的长期目标。所谓防止贫困的长效机制,是指通过一套保障制度和体制机制,既“防”又“止”,为所有国民提供不低于现行贫困标准的最低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基本保障。在消除绝对贫困,并且享受了5年过渡期政策的前提下,未来全体国民免于贫困的基础已经相当坚实,可能的贫困将是个别现象。为此,防止贫困的长效机制将是对现行低保制度、保障性扶贫政策以及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优化组合,可

  以考虑发展成为基于农村低保制度的农村防止贫困救助机制(见表1)。可在基层建立自主申报和社会发现相结合,程序、识别和救助标准法定化的贫困救助制度和工作机制。凡是符合条件的居民都有权申请获得相当于现行脱贫标准的收入和基本保障方面的救助,这是针对所有人的普惠性政策。对于产业和就业等经济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这些居民如果具备条件,将在乡村振兴支持政策框架下参与。

  拓展脱贫成果与巩固脱贫成果相比,既以后者为基础,又比后者有更大的空间,是“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体性任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拓展脱贫成果的任务可以分成三个方面:首先,延续、维护和完善已有脱贫攻坚措施,并以此为基础做适当延展;其次,酌情扩大针对临界贫困人口的帮扶范围;最后,实施反贫困战略转型。面向共同富裕,中国的反贫困战略应由过去的农村扶贫开发战略向低收入人口加快发展战略进行根本转型。

  (一)拓展已有扶贫措施

  对于扶贫措施来说,拓展脱贫成果首先是以巩固脱贫成果为基础,或者说,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总的来说就是过去的扶贫措施和手段将在过渡期内继续延续和发展,但是不再只是发挥精准防贫作用,而是要在各自客观规律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先锋力量,并最终融入乡村振兴体系。

  1.从产业扶贫到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扶贫的前提是发展扶贫产业,并建立带贫或者益贫机制。产业扶贫机制或模式总的来说可以用“四带一自”来概括,即农业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以及贫困户自主发展生产。据报道,到2020年,全国贫困地区累计建成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培育引进各类企业6.76萬家,发展农民合作社71.9万家,发展家庭农场超过15万家,每个县都形成了2-3个扶贫主导产业,产业扶贫政策已覆盖98.9%的贫困户,1146.4万建档立卡户独立发展产业①。这些主导产业和经营主体是巩固以及拓展产业扶贫成果的载体和基础。产业扶贫的拓展方向是乡村产业振兴,即以现有扶贫产业为基础,扩大乡村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深度。由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拓展将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市场化挑战。过去很多扶贫产业发展带有行政推动、补贴支撑的成分,不一定符合市场规律以及具备市场自生能力。二是带贫角色挑战,进一步面向市场的产业发展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带贫能力。因此,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妥善处理政策扶持、市场化和带贫机制之间的关系。要以市场化为前提和根本,政策支持减少对市场主体的干预,增加对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的投入;在促进带贫方面以发展合作经济、增强农户能力等方式为主,减少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直接干预。

  2.从扶贫资产管理到集体资产经营

  在精准脱贫政策框架下,资产收益扶贫对于增加建档立卡户收入和实现全部脱贫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经过数年发展,全国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扶贫资产,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以及易地扶贫搬迁类资产等②。目前只能得到一些个别数据,例如河南镇平县建档立卡人口人均扶贫资产达3.7万元③,而广东省则为2.8万元④,还没有关于全国扶贫资产的统计数据。脱贫攻坚普查数据显示,享受过资产收益扶贫政策的建档立卡户达944.5万户,约占建档立卡户总数的60%。资产收益扶贫在广义上属于发展生产扶贫范畴,是投资收益再分配行为。扶贫资产存在经营管理、收益分配、权益维护等多重风险。如果资产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亏损以及资产贬值或流失,或收益分配管理不善导致分配不公平,都会使其达不到巩固脱贫成果的作用。因此,拓展扶贫资产管理首先要管理好各类风险,确保扶贫资产不贬值不流失,正常形成收益和合理分配。在此基础上,应实现由扶贫资产管理向集体资产经营的转型。应将集体所有的扶贫资产纳入集体资产的统一经营管理范围。扶贫资产收益在攻坚期优先用于精准脱贫,在过渡期优先用于脆弱性脱贫户收入补充,过渡期结束后成为防止贫困的收入补充渠道之一。此外的更多收益应如同其他集体资产一样,在村集体层面统一分配,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

  3.完善和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和服务

  从收入贡献来看,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建档立卡户及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最主要收入来源。据统计,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已达2/3①;建档立卡以来,享受过就业帮扶政策的建档立卡户占全部建档立卡户的93.8%②。其中扶贫车间吸纳就业40多万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400余万贫困人口增收,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近500万贫困人口③。这些都属于就地就近就业,对贫困家庭有很强的针对性,政策落实容易,增收效应明显。就业支持和服务上的巩固与拓展有较大不同:巩固主要是坚持现有的帮扶措施,包括帮助外出和创造岗位等;拓展主要在于利用和加强已经建立起的就业支持渠道、工作机制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将服务对象扩大到更多农户,由此实现全社会就业效率的提高。

  (三)建立防止贫困的长效机制

  巩固脱贫成果,对于既有的扶贫手段和措施来说,既是为了延续和提高已有扶贫投入成效,也是为巩固提升建档立卡人口的脱贫成效提供支撑。前已述及,过渡期后针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的精准扶持政策应当退出。但是基于防止贫困的底线目标,在精准扶持政策退出的同时,应当建立防止贫困的长效机制,实现历史性免于绝对贫困的长期目标。所谓防止贫困的长效机制,是指通过一套保障制度和体制机制,既“防”又“止”,为所有国民提供不低于现行贫困标准的最低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基本保障。在消除绝对贫困,并且享受了5年过渡期政策的前提下,未来全体国民免于贫困的基础已经相当坚实,可能的贫困将是个别现象。为此,防止贫困的长效机制将是对现行低保制度、保障性扶贫政策以及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优化组合,可以考虑发展成为基于农村低保制度的农村防止贫困救助机制(见表1)。可在基层建立自主申报和社会发现相结合,程序、识别和救助标准法定化的贫困救助制度和工作机制。凡是符合条件的居民都有权申请获得相当于现行脱贫标准的收入和基本保障方面的救助,这是针对所有人的普惠性政策。对于产业和就业等经济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这些居民如果具备条件,将在乡村振兴支持政策框架下参与。

  拓展脱贫成果与巩固脱贫成果相比,既以后者为基础,又比后者有更大的空间,是“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体性任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拓展脱贫成果的任务可以分成三个方面:首先,延续、维护和完善已有脱贫攻坚措施,并以此为基础做适当延展;其次,酌情扩大针对临界贫困人口的帮扶范围;最后,实施反贫困战略转型。面向共同富裕,中国的反贫困战略应由过去的农村扶贫开发战略向低收入人口加快发展战略进行根本转型。

  (一)拓展已有扶贫措施

  对于扶贫措施来说,拓展脱贫成果首先是以巩固脱贫成果为基础,或者说,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总的来说就是过去的扶贫措施和手段将在过渡期内继续延续和发展,但是不再只是发挥精准防贫作用,而是要在各自客观规律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先锋力量,并最终融入乡村振兴体系。

  1.从产业扶贫到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扶贫的前提是发展扶贫产业,并建立带贫或者益贫机制。产业扶贫机制或模式总的来说可以用“四带一自”来概括,即农业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以及贫困户自主发展生产。据报道,到2020年,全国贫困地区累计建成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培育引进各类企业6.76万家,发展农民合作社71.9万家,发展家庭农场超过15万家,每个县都形成了2-3个扶贫主导产业,产业扶贫政策已覆盖98.9%的贫困户,1146.4万建档立卡户独立发展产业①。这些主导产业和经营主体是巩固以及拓展产业扶贫成果的载体和基础。产业扶贫的拓展方向是乡村产业振兴,即以现有扶贫产业为基础,扩大乡村产业发展的

  规模和深度。由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拓展将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市场化挑战。过去很多扶贫产业发展带有行政推动、补贴支撑的成分,不一定符合市场规律以及具备市场自生能力。二是带贫角色挑战,进一步面向市场的产业发展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带贫能力。因此,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妥善处理政策扶持、市场化和带贫机制之间的关系。要以市场化为前提和根本,政策支持减少对市场主体的干预,增加对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的投入;在促进带贫方面以发展合作经济、增强农户能力等方式为主,减少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直接干预。

  2.从扶贫资产管理到集体资产经营

  在精准脱贫政策框架下,资产收益扶贫对于增加建档立卡户收入和实现全部脱贫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经过数年发展,全国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扶贫资产,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以及易地扶贫搬迁类资产等②。目前只能得到一些个别数据,例如河南镇平县建档立卡人口人均扶贫资产达3.7万元③,而广东省则为2.8万元④,还没有关于全国扶贫资产的统计数据。脱贫攻坚普查数据显示,享受过资产收益扶贫政策的建档立卡户达944.5万户,约占建档立卡户总数的60%。资产收益扶贫在广义上属于发展生产扶贫范疇,是投资收益再分配行为。扶贫资产存在经营管理、收益分配、权益维护等多重风险。如果资产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亏损以及资产贬值或流失,或收益分配管理不善导致分配不公平,都会使其达不到巩固脱贫成果的作用。因此,拓展扶贫资产管理首先要管理好各类风险,确保扶贫资产不贬值不流失,正常形成收益和合理分配。在此基础上,应实现由扶贫资产管理向集体资产经营的转型。应将集体所有的扶贫资产纳入集体资产的统一经营管理范围。扶贫资产收益在攻坚期优先用于精准脱贫,在过渡期优先用于脆弱性脱贫户收入补充,过渡期结束后成为防止贫困的收入补充渠道之一。此外的更多收益应如同其他集体资产一样,在村集体层面统一分配,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

  3.完善和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和服务

  从收入贡献来看,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建档立卡户及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最主要收入来源。据统计,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已达2/3①;建档立卡以来,享受过就业帮扶政策的建档立卡户占全部建档立卡户的93.8%②。其中扶贫车间吸纳就业40多万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400余万贫困人口增收,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近500万贫困人口③。这些都属于就地就近就业,对贫困家庭有很强的针对性,政策落实容易,增收效应明显。就业支持和服务上的巩固与拓展有较大不同:巩固主要是坚持现有的帮扶措施,包括帮助外出和创造岗位等;拓展主要在于利用和加强已经建立起的就业支持渠道、工作机制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将服务对象扩大到更多农户,由此实现全社会就业效率的提高。

  (三)建立防止貧困的长效机制

  巩固脱贫成果,对于既有的扶贫手段和措施来说,既是为了延续和提高已有扶贫投入成效,也是为巩固提升建档立卡人口的脱贫成效提供支撑。前已述及,过渡期后针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的精准扶持政策应当退出。但是基于防止贫困的底线目标,在精准扶持政策退出的同时,应当建立防止贫困的长效机制,实现历史性免于绝对贫困的长期目标。所谓防止贫困的长效机制,是指通过一套保障制度和体制机制,既“防”又“止”,为所有国民提供不低于现行贫困标准的最低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基本保障。在消除绝对贫困,并且享受了5年过渡期政策的前提下,未来全体国民免于贫困的基础已经相当坚实,可能的贫困将是个别现象。为此,防止贫困的长效机制将是对现行低保制度、保障性扶贫政策以及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优化组合,可以考虑发展成为基于农村低保制度的农村防止贫困救助机制(见表1)。可在基层建立自主申报和社会发现相结合,程序、识别和救助标准法定化的贫困救助制度和工作机制。凡是符合条件的居民都有权申请获得相当于现行脱贫标准的收入和基本保障方面的救助,这是针对所有人的普惠性政策。对于产业和就业等经济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这些居民如果具备条件,将在乡村振兴支持政策框架下参与。

  拓展脱贫成果与巩固脱贫成果相比,既以后者为基础,又比后者有更大的空间,是“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体性任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拓展脱贫成果的任务可以分成三个方面:首先,延续、维护和完善已有脱贫攻坚措施,并以此为基础做适当延展;其次,酌情扩大针对临界贫困人口的帮扶范围;最后,实施反贫困战略转型。面向共同富裕,中国的反贫困战略应由过去的农村扶贫开发战略向低收入人口加快发展战略进行根本转型。

  (一)拓展已有扶贫措施

  对于扶贫措施来说,拓展脱贫成果首先是以巩固脱贫成果为基础,或者说,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总的来说就是过去的扶贫措施和手段将在过渡期内继续延续和发展,但是不再只是发挥精准防贫作用,而是要在各自客观规律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先锋力量,并最终融入乡村振兴体系。

  1.从产业扶贫到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扶贫的前提是发展扶贫产业,并建立带贫或者益贫机制。产业扶贫机制或模式总的来说可以用“四带一自”来概括,即农业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以及贫困户自主发展生产。据报道,到2020年,全国贫困地区累计建成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培育引进各类企业6.76万家,发展农民合作社71.9万家,发展家庭农场超过15万家,每个县都形成了2-3个扶贫主导产业,产业扶贫政策已覆盖98.9%的贫困户,1146.4万建档立卡户独立发展产业①。这些主导产业和经营主体是巩固以及拓展产业扶贫成果的载体和基础。产业扶贫的拓展方向是乡村产业振兴,即以现有扶贫产业为基础,扩大乡村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深度。由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拓展将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市场化挑战。过去很多扶贫产业发展带有行政推动、补贴支撑的成分,不一定符合市场规律以及具备市场自生能力。二是带贫角色挑战,进一步面向市场的产业发展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带贫能力。因此,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妥善处理政策扶持、市场化和带贫机制之间的关系。要以市场化为前提和根本,政策支持减少对市场主体的干预,增加对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的投入;在促进带贫方面以发展合作经济、增强农户能力等方式为主,减少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直接干预。

  2.从扶贫资产管理到集体资产经营

  在精准脱贫政策框架下,资产收益扶贫对于增加建档立卡户收入和实现全部脱贫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经过数年发展,全国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扶贫资产,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以及易地扶贫搬迁类资产等②。目前只能得到一些个别数据,例如河南镇平县建档立卡人口人均扶贫资产达3.7万元③,而广东省则为2.8万元④,还没有关于全国扶贫资产的统计数据。脱贫攻坚普查数据显示,享受过资产收益扶贫政策的建档立卡户达944.5万户,约占建档立卡户总数的60%。资产收益扶贫在广义上属于发展生产扶贫范畴,是投资收益再分配行为。扶贫资产存在经营管理、收益分配、权益维护等多重风险。如果资产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亏损以及资产贬值或流失,或收益分配管理不善导致分配不公平,都会使其达不到巩固脱贫成果的作用。因此,拓展扶贫资产管理首先要管理好各类风险,确保扶贫资产不贬值不流失,正常形成收益和合理分配。在此基础上,应实现由扶贫资产管理向集体资产经营的转型。应将集体所有的扶贫资产纳入集体资产的统一经营管理范围。扶贫资产收益在攻坚期优先用于精准脱贫,在过渡期优先用于脆弱性脱贫户收入补充,过渡期结束后成为防止贫困的收入补充渠道之一。此外的更多收益应如同其他集体资产一样,在村集体层面统一分配,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

  3.完善和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和服务

  从收入贡献来看,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建档立卡户及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最主要收入来源。据统计,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已达2/3①;建档立卡以来,享受过就业帮扶政策的建档立卡户占全部建档立卡户的93.8%②。其中扶贫车间吸纳就业40多万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400余万贫困人口增收,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近500万贫困人口③。这些都属于就地就近就业,对贫困家庭有很强的针对性,政策落实容易,增收效应明显。就业支持和服务上的巩固与拓展有较大不同:巩固主要是坚持现有的帮扶措施,包括帮助外出和创造岗位等;拓展主要在于利用和加强已经建立起的就业支持渠道、工作机制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将服务对象扩大到更多农户,由此实现全社会就业效率的提高。

  (三)建立防止貧困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对于既有的扶贫手段和措施来说,既是为了延续和提高已有扶贫投入成效,也是为巩固提升建档立卡人口的脱贫成效提供支撑。前已述及,过渡期后针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的精准扶持政策应当退出。但是基于防止贫困的底线目标,在精准扶持政策退出的同时,应当建立防止贫困的长效机制,实现历史性免于绝对贫困的长期目标。所谓防止贫困的长效机制,是指通过一套保障制度和体制机制,既“防”又“止”,为所有国民提供不低于现行贫困标准的最低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基本保障。在消除绝对贫困,并且享受了5年过渡期政策的前提下,未来全体国民免于贫困的基础已经相当坚实,可能的贫困将是个别现象。为此,防止贫困的长效机制将是对现行低保制度、保障性扶贫政策以及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优化组合,可以考虑发展成为基于农村低保制度的农村防止贫困救助机制(见表1)。可在基层建立自主申报和社会发现相结合,程序、识别和救助标准法定化的贫困救助制度和工作机制。凡是符合条件的居民都有权申请获得相当于现行脱贫标准的收入和基本保障方面的救助,这是针对所有人的普惠性政策。对于产业和就业等经济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这些居民如果具备条件,将在乡村振兴支持政策框架下参与。

  拓展脱贫成果与巩固脱贫成果相比,既以后者为基础,又比后者有更大的空间,是“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体性任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拓展脱贫成果的任务可以分成三个方面:首先,延续、维护和完善已有脱贫攻坚措施,并以此为基础做适当延展;其次,酌情扩大针对临界贫困人口的帮扶范围;最后,实施反贫困战略转型。面向共同富裕,中国的反贫困战略应由过去的农村扶贫开发战略向低收入人口加快发展战略进行根本转型。

  (一)拓展已有扶贫措施

  对于扶贫措施来说,拓展脱贫成果首先是以巩固脱贫成果为基础,或者说,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总的来说就是过去的扶贫措施和手段将在过渡期内继续延续和发展,但是不再只是发挥精准防贫作用,而是要在各自客观规律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先锋力量,并最终融入乡村振兴体系。

  1.从产业扶贫到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扶贫的前提是发展扶贫产业,并建立带贫或者益贫机制。产业扶贫机制或模式总的来说可以用“四带一自”来概括,即农业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以及贫困户自主发展生产。据报道,到2020年,全国贫困地区累计建成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培育引进各类企业6.76万家,发展农民合作社71.9万家,发展家庭农场超过15万家,每个县都形成了2-3个扶贫主导产业,产业扶贫政策已覆盖98.9%的贫困户,1146.4万建档立卡户独立发展产业①。这些主导产业和经营主体是巩固以及拓展产业扶贫成果的载体和基础。产业扶贫的拓展方向是乡村产业振兴,即以现有扶贫产业为基础,扩大乡村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深度。由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拓展将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市场化挑战。过去很多扶贫产业发展带有行政推动、补贴支撑的成分,不一定符合市场规律以及具备市场自生能力。二是带贫角色挑战,进一步面向市场的产业发展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带贫能力。因此,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妥善处理政策扶持、市场化和带贫机制之间的关系。要以市场化为前提和根本,政策支持减少对市场主体的干预,增加对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的投入;在促进带贫方面以发展合作经济、增强农户能力等方式为主,减少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直接干预。

  2.从扶贫资产管理到集体资产经营

  在精准脱贫政策框架下,资产收益扶贫对于增加建档立卡户收入和实现全部脱贫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经过数年发展,全国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扶贫资产,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以及易地扶贫搬迁类资产等②。目前只能得到一些个别数据,例如河南镇平县建档立卡人口人均扶贫资产达3.7万元③,而广东省则为2.8万元④,还没有关于全国扶贫资产的统计数据。脱贫攻坚普查数据显示,享受过资产收益扶贫政策的建档立卡户达944.5万户,约占建档立卡户总数的60%。资产收益扶贫在广义上属于发展生产扶贫范畴,是投资收益再分配行为。扶贫资产存在经营管理、收益分配、权益维护等多重风险。如果资产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亏

  损以及资产贬值或流失,或收益分配管理不善导致分配不公平,都会使其达不到巩固脱贫成果的作用。因此,拓展扶贫资产管理首先要管理好各类风险,确保扶贫资产不贬值不流失,正常形成收益和合理分配。在此基础上,应实现由扶贫资产管理向集体资产经营的转型。应将集体所有的扶贫资产纳入集体资产的统一经营管理范围。扶贫资产收益在攻坚期优先用于精准脱贫,在过渡期优先用于脆弱性脱贫户收入补充,过渡期结束后成为防止贫困的收入补充渠道之一。此外的更多收益应如同其他集体资产一样,在村集体层面统一分配,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

  3.完善和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和服务

  从收入贡献来看,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建档立卡户及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最主要收入来源。据统计,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已达2/3①;建档立卡以来,享受过就业帮扶政策的建档立卡户占全部建档立卡户的93.8%②。其中扶贫车间吸纳就业40多万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400余万贫困人口增收,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近500万贫困人口③。这些都属于就地就近就业,对贫困家庭有很强的针对性,政策落实容易,增收效应明显。就业支持和服务上的巩固与拓展有较大不同:巩固主要是坚持现有的帮扶措施,包括帮助外出和创造岗位等;拓展主要在于利用和加强已经建立起的就业支持渠道、工作机制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将服务对象扩大到更多农户,由此实现全社会就业效率的提高。

  

  推荐访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动员部署会 脱贫 攻坚 部署

上一篇: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讲话14篇
下一篇:脱贫攻坚落实的材料11篇

Copyright @ 2021 - 2022 天空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天空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辽ICP备2021002406号-1